胶东地区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用花生油做出来的海鲜,味道格外鲜美。如今的花生油,基本都是用机器压榨出来的,加工起来比较方便;但在过去,退回几十年前,胶东农村的花生油大都是靠人工压榨的,加工流程比较长,并且用的工具也比较特殊,是用大石头块做成的。这篇故事就以图片为主,带大家重温一下过去压榨花生油的工具。
上面这张图片,是在莱阳北乡一处农村拍到的,图中的大石头就是压榨花生油用的滚子,如今已经闲置不用了。
从外形上看,这种石头滚子有点像汽车轮胎,中间有个孔,用来连接碾盘上的转轴。
滚子的边缘,被打磨得很光滑。
滚子用到的石料相当坚硬,重量也很沉,这么一大块石头,大概在千斤左右。如此重的大石头,被打磨加工成可以使用的工具,老辈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可见一斑。
用这种工具压榨花生油的时候,工序相对多一些。
首先就是先把花生米放在上面,压碎成花生粕,在方言中通常叫做“花生胚”。这张图片是在乳山一处农村拍到的,村里把过去用的大石头滚子和碾盘修复完整,现在当作一处民俗旅游景点。
压出“花生胚”之后,再放到锅里蒸炒,经过加热之后,花生的油就逐渐有些冒出来了。这个时候,再用布袋把“花生胚”装起来,放在“油桩”(另外一种工具)里。这次压的时候,花生油就会从布袋里渗出来了,而留在袋里的下脚料,名字叫“masan”,可以用作饲料。
在过去,因为种植条件和压榨技术相对有限,因此花生出油率也不算太高,如果一斤花生米能压出四两油,就算是好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