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深根作物。主根可深达两米,根群发达,根上着生根瘤,因而它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其它作物不同。除了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水分供给枝、叶生长之外,果针入土结实,还要求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疏松土壤环境,才有利于荚果的发育。因此,适合花生栽培的土壤,必须具备深、松、厚、平四个条件;耕层要深、结实层土壤要疏松、活土层要增厚、地面要平整。
一、深耕改土:
我省花生多种植于丘陵坡地和土壤比较瘠薄的粗沙土和沙黄土地上,由于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经不起春旱和“秋吊”的威胁。因此,狠抓深耕改土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变花生生产条件,是发展花生生产、不断提高花生产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各地生产实践证明,花生实行深耕,可以提高产量百分之九点五以上,以八寸到一尺的增产幅度较大。深度过深,产量则随深度而下降。深耕增产的原因,在于熟化土壤,提高了土壤肥力,能够促进花生正常生长与发育的结果。
进行深耕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深耕要不打乱土层。因为表层土经过耕作、施肥和栽培后,土壤已经达到完全熟化程度,肥力和结构都较底土好,如果打乱土层,就会使表层生土过多,结构变坏,肥力降低,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
2、深耕要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深耕后由于表土层生土增加,必须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才能使土壤结构状况得到改变。增施肥料,不仅供给花生所需的养分,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熟化,进一步改善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和通气状况。
3、深耕必须及早进行,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促使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熟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深耕的作用。
4、深耕要掌握适宜深度。花生根系一般多分布在八寸左右的土壤耕层里,耕层浅,根系发育不良,根群分布范围小,不能向纵深伸展,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也低,因而满足不了花生生育对养料的需要。所以,花生适宜的深耕深度以八寸为宜,最深不宜超过一尺。为了防止一次过深的耕翻对土壤熟化和花生生育造成不良影响,以采用逐年加深耕层更为适宜。在土层较深厚的地块,还可以采用“深松浅翻”的方法来加厚活土层。这种方法是用拖拉机牵引无犁壁松土铲与浅翻铧相结合,做到上翻下松一次完成,可使活土层增厚到一尺左右,既深松了土壤,又不打乱土层。
根据我省气候条件的特点,秋季深耕比早春深耕好,有利于防旱保墒。秋季深耕多在十月初至十一月之间进行。即秋收之后及时进行耕翻,翻后实行耙地、压地的连续作业效果良好。春翻地-般是在三月末至四月上旬进行,当表土层开化时进行压茬、压沟,在顶浆期翻地、装粪、作垄,然后压垄保墒,或原垄地进行春翻、春耙、春压连续整地,实行平作。
丘陵砂砾土地带,结合秋耕或春翻整地进行挖石骨、拣石头,为花生播种出苗创造良好条件。风沙地区,由于春季风大,沙土流失严重,耕翻整地多采用秋翻不耙压,春天随耙压,随起垄和躲过风期进行春翻、耙压,起垄的连续作业方法,有利于抗旱保墒。
二、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是与深耕密切结合的有效措施。改土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壤性质、层次、结构、地势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加深耕层、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1、修梯田:
修梯田是丘陵地区综合深翻改土的有效措施。坡地经过治理后,可使雨水均匀渗入土内,基本能达到“大雨不下山,小雨不出田”的要求,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防旱保墒能力。但是,从梯田修筑到将梯田变成旱涝保收田的过程中,修成梯田只是建造三保田(保土、保肥、保水)的第一步,要达到土壤耕层深,活土层厚,土壤质地松软,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良好,生长的庄稼能高产稳产,还必须发扬大寨人的艰苦奋斗、苦千实干的革命精神,进行逐年深耕改土、施肥改土等长期综合治理措施和采用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使其成为具有调节水、肥、气、热的高肥力土壤。
2、修台田:
修台田是低洼易涝地区的一种治碱治涝方法。洼地、碱地通过挖沟筑台,可以治服内涝、盐碱。由于低洼碱地土壤冷浆,通气不良,在修台田治理内涝、盐碱的同时,还应根据合田土壤结构状况,采用综合性改土措施,如实行秋季深耕,冬季客土,早春起高垫洼、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料和磷肥等,以不断加深耕层,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迅速建成高产稳产农田。
总结:种植花生,积极改良土壤,合理耕作,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了。如果大家伙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记得在评论区留言。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