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彬城是一名ICU实习医生。除此之外,还是一名《率土之滨》老玩家。
苏彬城的日常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每天早上7点起床,匆忙地吃掉母亲准备的早餐,通常是白粥,他习惯倒半勺盐,洒一点花生油,便囫囵喝下去,理由是方便快捷。从端碗到放下筷子,一共用不了5分钟。他简单地整理一下衣物就出门上班,套上白大褂后,留给他通勤的时间已经不多,医院规定,8点前需要到所属部门打卡、签到,然后开始新一天接治病人的工作。
苏彬城是一名年轻医生,去年6月毕业,医院。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工作也总是在变,不少职位能做上一年的已是难得。不过医生不一样,头一年的工作只能算是开了个头,且不说“妙手回春”,从医是一个积累资质的过程,不仅经验不到位的情况下很难妥善处理紧急情况,而且有经验的“老医生”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信任——这行吃的是资历饭,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
ICU是“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缩写,是医院内为需要高度密集医疗照料的重病伤患所设的病房。这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多的时候,苏彬城每天需要接手四五个病人,都是情况危急的病患,心跳和呼吸骤停,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医生需要在鬼门关前把病人抢回来。抢救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治疗的黄金期可能只有几分钟,ICU的医生们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手里握着病人的生命,他们也是家属祈祷的希望。
往往到下班时,他已经累得快趴下,摘下白大褂,换回便装后缓步走回家。进门就倒在床上,几乎什么也不想,玩游戏都成了一种奢侈。看看手机、刷刷短视频,时间很快就过去,苏彬城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头靠在枕头上,过了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手机静静地盖在床上,闪烁着微弱的亮光,不久后悄然熄灭——苏彬城已经很久没玩《率土之滨》了。
沙场梦
我知道苏彬城是因为一部纪录片,去年的时候,《率土之滨》游戏官方想要拍摄一套玩家纪录片,在网站上征集有意愿的玩家。苏彬城的盟友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理由是“玩得够投入”。
“率土百家”拍摄了数部玩家故事片,讲述他们在游戏内外的生活
苏彬城自小就看三国题材的文艺作品。他看过《三国演义》小说,也看过好几版电视剧,蜀、魏、吴三地豪杰名将的故事早已深入心中。他打心底里喜欢这些书中、剧中描绘的丰满生动的人物——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忠义淳和的刘备、枭雄曹操、天下无双的吕布……
三国时期的典故他也如数家珍,“周瑜打黄盖”中尊严、利益、大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复杂的网;“关羽败走麦城”令人痛惋,却又像是命运的冥冥注定;说到“桃园三结义”,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刘备一样以德服人。
苏彬城偶尔会想:“如果自己也在三国当中,会是一个什么角色呢?”他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他的梦想:从一个小兵做起,征战四方,树立威望,最后成为一方豪强。说完了却又摆摆手,说自己如果真的穿越了,“肯定活不过(电视剧)一集”。后来他遇见了《率土之滨》,能在一款游戏中拥有所有武将并命令他们攻城略地,这个想法像树根扎进他的心里,令他激动不已,很快便和舍友上手玩起来这款游戏。
苏彬城收集的《率土之滨》周边
苏彬城的舍友叫伟民,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一起上课自习,谈人生、聊理想,打探对方暗恋的女孩——当然,聊天的内容总少不了《率土之滨》。
苏彬城对两人一起“率土”的经历如数家珍:一起加入的服务器先是54区,但因为“武将抽得不好”,很快转去了54区。每一次转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下一个赛季,两人又一起去了区。
《率土之滨》的区服分配比较特殊,服务器在赛季末关闭,玩家在赛季结束时需要迁移到下一个服务器,但能够保留武将等可继承的数据。换句话说,你可以理解为每一次赛季结束都是世界的重新洗牌,上一次纷争割据的结果化成诸多奖励入账,玩家来到新的服务器,开启新一轮的乱世鏖战。
虽然两人同时来到了新赛季和新服务器,但舍友的运气比苏彬城好。“他的武将全是‘国家队’。”苏彬城说,“吕蒙、周瑜、陆逊……‘东吴大都督’基本凑了个全套。”
因为舍友收集武将顺利,推进游戏进度自然比苏彬城更快,不过他经常回过头来帮苏彬城“打地”。游戏内的地皮有耐久,玩家不断进攻,耐久槽空了,地皮就被攻占。苏彬城碰见打不过的“9级地”,舍友就先上去消耗,耐久槽要空了,他再上去补最后一刀。一个等一个赶,两人的进度也算齐头并进。他们后来在现实中渐渐成了最好的朋友,除去室友这层身份,游戏中的这份同袍情谊倒也算得上“居功至伟”。
苏彬城在游戏前期开荒的截图
大一、大二时学业压力小,苏彬城游戏玩得投入,每天有空就把手机掏出来,看看精力槽有没有清空,或有没有新的城可以打。偶尔还定上一个闹钟,半夜起床“夜袭敌营”。没事的时候,他就在同盟的频道里和战友们聊天,因为发言次数多,大家对他印象很深。有一天,盟友联系上他,问他想不想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他想有何不可,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盟友认识官方拍摄组的人,把他推荐了过去,很快制片组就联系上了苏彬城。
苏彬城个子不高不矮,皮肤偏黑,宽鼻细眼,脸显瘦。听着有些瘦弱,实际上苏彬城壮得像一头牛,他喜欢健身,身材练得极好——不像健身房里猛抡哑铃的大哥,只有胳臂粗,臂膀宽过肩,体脂率高,强壮有力,但并不美观。苏彬城不一样,他的身材一眼能看出来是经过合理规划才能锻炼出来的,穿着衣服时不外露,脱下外衣、穿上训练背心又展现出匀称的线条。我很难用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但一想到他的医生身份,又觉得身材实在是好到合理。
读医前,苏彬城的打算是参军入伍。他认为当兵是“每一个男生的梦想”,背着一杆枪,在战场前线冲锋陷阵,保家卫国——这是他最想做的事。为了能够完成梦想,他早早地开始健身,“以前自己太瘦了”,如果有一个强健的体格,入伍也会顺利许多。可惜事与愿违,大二填写大学生入伍志愿时,体检没通过。他的其他条件都完美达标,唯独心电图检查不合格,学名叫心电轴右偏。我不太明白,他简单地向我解释了一下——他把拳头拧做一团,“这是心脏”,然后以拳心为点,向右稍稍旋转,“这就是右偏”。他告诉我,很多年轻人的心脏都有轻微右偏的情况,平时生活没问题,但在部队高强度的训练下,就存在安全隐患。规矩就是规矩,“参军梦”最终泡了汤。
为什么想当兵?苏彬城说可能和他喜欢三国、喜欢《率土之滨》有关。在游戏中,所有人都是一兵一卒,相比于一方豪强以一当百,《率土之滨》更强调部队与部队的谋略配合,千万个士兵凝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一个人永远成为不了一支劲旅——唯有各司其职,战友之间默契配合才能打出最精彩的战斗,也才能在群雄纷争的世界中稳固一席之地。
当兵也是一样:一个人一杆枪,一百个人就是一百杆枪。所有士兵是一个整体,拧成一股绳,没有人能够“独木秀于林”,但千万个人却能铸就万里长城,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这种精神令苏彬城神往不已。
苏彬城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成功入伍,健身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他越练越好,慢慢地养成了生活习惯。他不仅在健身房锻炼,有空在家也攀着门框做引体向上,一个接一个,直到满头暴汗,双手一松,跳下来抱着水壶畅饮,阳光透过水瓶折射到墙上,照出七色的光。
一个兵
苏彬城说话不算快,一句话出口前,总会思考一阵子,可能是在嘴里先打了几转,心中反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缓缓说出口。他甚至算得上是有一点木讷了,我提出的所有问题他都会回答,说话的语调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我相信这并不是老练生出的克制或是沉稳,而是一种质朴和害羞所带来的拘谨。采访的最后,我向他表示谢意,他憋了一口气告诉我:“谢谢你聆听我的心声。”我感到惶恐,一个采访而已,短短数个小时,真的说不上“聆听心声”,但他又说,其实平时少有人听他说话。
苏彬城喜欢玩《率土之滨》,他十分向往那个时期各方豪俊收买人心、征战四方的能力。除了三国文化,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和盟友们一同作战的经历。伟民和他因为一起玩游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两人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虽然都在广东省,但还是隔了快00公里。即便如此,两人有空了还会通电话,聊生活、聊工作、聊烦恼,和以前相比几乎一样,只不过少了一点游戏——都忙,游戏玩得越来越少了。
那段经历却永远忘不掉。苏彬城和伟民读书时,时间多一点,能投进游戏的钱少一点。两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替盟友打“情报战”。《率土之滨》是一个策略模拟游戏,讲究排兵布阵,一个好布局的作用不比“满红武将”差,情报做到位了,就能克敌机先。
游戏有不同的玩法,可以做冲锋在前的大头兵,也可以做四处劫掠、获取资源的“流浪军”。苏彬城就经常帮盟友“报点”,这是情报战的一种,派出小部分斥候部队,用玩家的话来说叫“斯巴达”,与敌军主力交锋。因为兵力悬殊,对局几乎必败,但是能通过战斗了解到敌方的武将技能、兵种配置。看到对方的配比后,苏彬城迅速向后方发回情报,盟友就带着克制对方的兵力抵达战场。情报准确了,后续的战斗往往势如破竹。
因为在情报战中的突出贡献,加上平时活跃,苏彬城认识了不少盟友,并由此互相之间成了真正的朋友。他玩得比较多,对游戏的理解深,人品又好到没话说,于是有盟友找他帮忙配置部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从武将技能到宝物选择处处都有讲究,一个好武将,配上合适的宝物就如虎添翼,达到“1+1>2”的效果。苏彬城配出来的部队资源使用充分,实战效果好,一传十,十传百,盟里的朋友都来找他配装。他们把拥有的武将和装备信息整理成文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