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三部曲
文/周星林
1、杀猪
已经到最冷的天气了,身上已经穿上了最厚的衣服,呀!快过年啦!
思绪穿越二十多年,回到小时候。
过年,可够小孩们开心地玩上好一阵子了。
杀猪,是过年的第一个信号,有的人家冬月十几就开始杀猪了,但也不能过早,因为太早了天还不够冷的话,杀好的猪肉可能就不好保存。
进入农历冬月,我就开始盼着杀猪了,我的生日是冬月初一,但小孩子哪里会记得自己的生日,直到奶奶给我拿来煮好的鸡蛋,说:“星林,今天过生日,要吃煮鸡蛋,快趁热吃了。”我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农历冬月,于是问:“已经冬月了啊?那再过多久就能杀猪了啊?”
村子里哪户人家杀猪了,一个村子的人都跟着热闹,主人家头一天就通知了邻居和亲朋好友,请他们第二天来喝刨汤(就是吃杀猪菜的意思)。小孩们就更别提有多兴奋了,得知谁家里要杀猪,早早地跑过去玩了。只见那头年猪已经从猪圈放出来,在院子里或家附近随意转悠,吃着草,拱着土,完全不知道马上要有杀身之祸。被选为年猪的,肯定是猪圈里那头品相最好的,身材匀称,肌肉丰满,肥头大耳。灶屋里,女主人和前来帮忙的女人们正在准备着饭菜。屋子外,男人们在坎上挖一个大灶台,灶台挖好后,在上面安好一口大铁锅,铁锅里面再加满水,旁边准备好烧水用的柴火,就生起火,把一锅水慢慢烧开。有时候,小孩子会抢着去烧火,觉得在这新挖的大灶里烧火很新奇。铁锅旁边垫上垫子,一会儿猪杀好了,就放在锅旁边的垫子上。另几个人安放好杀猪凳,找一处结实的地方安好挂猪的钩子,一切准备就绪,就去把猪赶过来,快到杀猪凳旁边了,几个壮汉冲上去,把猪牢牢捉住,侧着身子按在杀猪凳上,屠夫眼疾手快,用他那长长的杀猪刀一刀下去,快准狠。猪从被捉住就开始嚎叫,刀子进去那会最是凄厉,渐渐地越来越弱,这种时候我总是不敢看,不敢听,把耳朵捂住,把身子转到另一边。几分钟过后,猪一点声息也没有了。壮汉们把猪抬到挖好的灶台旁边,屠夫先在猪的一只后脚上划出一个口子,再用一根长长的铁棍子从口子处贴着猪皮往里钻,四面八方都钻到,然后取出棍子,用嘴对着口子朝里面吹气,直吹得猪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才停下来,再用一根绳子勒紧那只后脚。锅里的水早已经煮沸,屠夫用大瓢舀起锅里的开水,向猪身上浇去,边浇边用刮刀刮去猪毛,一会儿后,去掉毛的猪就更加白白嫩嫩了。接着,他们把猪倒挂在钩子上,开始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猪腰啊,猪肝啊,马上就被送进了灶屋,一会儿后就飘出了煎炒的香味。屠夫又把猪肉砍成两边,一边一边地取下,放在案子上,砍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的。主人家会数一数这次杀猪一共砍了多少块肉,喝完刨汤,还会让至亲好友带上一块肉回去。
第二天,主人家稍微空下来,就会先从猪肉里割下一些鲜肉来灌香肠,这香肠也是过年必备,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再将这些杀好的猪肉一块一块抹上盐,存放在一口瓦缸里,腌上几天。然后,烧上一锅热水,将肉一块块洗去盐,挂起来晾干。大多数人家会将晾干的肉再熏制一下,熏出香味再悬挂保存。
开始灌香肠了,先把猪小肠反复洗净备用,再把肉切细碎,加入盐,花椒粉,辣椒粉拌匀。有的人家还会加入猪血或豆腐,但人们往往更喜欢吃纯肉的,加猪血豆腐大概也是不太富足的年代用以充数的一种做法。做香肠的肉一般选用腿肉,肥瘦的比例大约三七分或二八分,肥肉多了肯定不好吃,太瘦的香肠会干瘪,吃起来也费嚼劲。拌好肉之后,将肠衣的一头用一节大小相当的竹筒穿进去固定好,将肉一点一点地通过竹筒灌入肠子里去,这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这么两三盆的肉,都要通过那么一个小孔灌到肠子里去,可得费上女主人一整天的功夫。灌进去的肉还得按得实实的,否则,做成的香肠煮出来就切不成片了,会松散开。经过女主人的巧手,那干瘪的小肠变得圆润润,胀鼓鼓的,十分逗人喜爱,让你忍不住想要摸上一把,女主人灌一会儿,又用小绳子将灌好的肠子分成一节一节系上。灌完之后,会习惯性数一数,今年一共做了多少节香肠。
香肠灌好了,就可以开始熏制腊肉了。人们先搭一个架子,把沥干的肉,灌好的香肠都挂在上面,下面点起火,等火烧起来后把火弄灭,往里面添上极细小的木屑,以及柏树上刚撇下来的柏树枝叶,以产生浓浓的烟,用这种烟将肉熏得**的,香香的。听说由柏树枝叶熏出来的肉最是香味纯正。
瞧,猪一杀,这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
从冬月十几开始,大家进入吃吃喝喝准备过年的模式,今天吃这家的刨汤,明天在那家吃刨汤,小孩子们就这样这跑那跑地玩着。
2、团年饭
进入到腊月,又一项仪式性的活动启动了——请吃团年饭。
每个家庭会选定一个日子,叫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吃团年饭。
团年饭的规格比刨汤要高多了,首先是规模更大,宴请的范围更广,距离较远,平时并不常常走动的亲戚也会通知到,而他们大多数也都会如约而至,因为毕竟是一年一次的相约,有其郑重性和仪式性,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乐于互相串门相贺,把酒言欢。每次团年,总要坐个三四桌。另外,团年饭的菜品也更丰富,更讲究,但无论怎样,鸡鸭鱼肉总是主菜。而小朋友更喜欢的却是糯米饭、油炸酥肉、熏豆腐干、炸花生米、糖果等。
于主人家而言,准备团年饭可比刨汤费劲多了,要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食品材料,并且在前一天的夜里就开始煮猪脑壳,一直忙到凌晨,但他们乐此不疲,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主人家将油腻沉重的猪头拎出来,烧上一锅子热水,将大猪头放进锅里,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洗上好几遍,猪嘴,猪鼻,猪耳朵,猪眼睛,每条褶皱无一遗漏,第一遍洗好了再烧一锅水洗第二遍,如是反复总要洗个两三遍。然后就将猪头放进大铁锅,加上水烧煮起来,一直烧上两三个小时,锅要足够大,才能放下这整只猪头。煮好猪头,团年饭的核心工程就完成了,主人家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主人家又忙上了,将煮好的猪头取出来,猪耳朵,猪鼻子切下来可以直接做冷盘的材料了,猪脸肉割下来切块炒菜用,剩下的骨头加上白萝卜再炖成一锅汤。
中午,客人就能吃到刚刚好的又香又不油腻的猪头肉炒包包白,猪脑壳炖萝卜,冷盘猪耳朵和猪鼻子了。
当然,团年饭还有许多菜品,满满当当地摆满桌子,但这几道菜却是最能代表团年饭级别的。要是缺了它们,再好的饭菜也会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少了点团年饭的意味。
三四桌的团年饭,怎么坐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小孩青少年一桌,妇女一桌,人员不多时这两桌也并成一桌,还有一桌是坐的席间要喝酒的,主要是男人们,有时候也有个别女子落座其间。小孩们吃饭总是散得早的,吃饱饭就一群群跑着玩去了,女人们吃好饭就坐在一边摆龙门阵(聊天),喝酒的男人们则能吃整整一个下午。
酒一轮一轮地喝着,人们的脸蛋儿变得绯红。六十度左右的高粱酒,喝到嘴里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吞下喉咙,喉咙立马像火烧了起来,一直烧进肚子。可男人们就好这一口,一年的辛劳就盼着过年过节的这一刻。大家先举杯同庆地喝上一会儿,就一个个地走轮子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或是从一桌上辈分最高,最受敬重的人开始敬,或是从自己身边就坐的人开始敬,直到满座的人都敬到,就算是走了一个轮子。只见敬酒的人把着酒碗,为对方盛满酒杯或小勺,向他说着或是知心或是赞美的话儿,对方也会交心或谦虚地回应,最后,一切尽在酒里,一勺酒喝下去,互相都心领神会了,敬酒的人再接着敬下一个。以表敬意,有时候敬酒的人会喝两杯,有的自恃酒量好的也会喝双份敬别人,而被敬的人有的也喝两杯表示谢意,或是不惧挑战的也喝两杯应战。他们就轮流地走轮子敬酒,一下午喝下来,已经数不清喝下了多少杯,喝得多的得喝了个一斤两斤左右,少的也有个七八两。一直喝到头也抬不起,趴到桌上就要睡着,或者是坐也坐不住,直接滑到桌子底下了,那这顿饭就可以算是吃好了,可以撤席了。
于孩子们而言,这天还有一件开心事,就是还能收到好多压岁钱呢。无论是去亲戚家团年,还是亲戚到自己家来团年,小孩们都会收到来自亲戚们的压岁钱。就像我,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姑姑到我家来团年,都会给我压岁钱,我到他们家去团年也一样,每一年,我就这样收着双份的压岁钱,幸福极了。
团年饭一直吃到大年三十,大家请客的时候都会互相协调,尽量不重在一天。整个腊月,除了自己家请客吃饭,就是走人家到别人家做客吃饭,真是好不快活!
3、大年三十和初一
大年三十和初一,是最热闹的了,孩子们是盼了又盼。
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安排吃团年饭的情况不多,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多数人家会一早去先人墓前祭奠,一般来说,这件事都是家里的男丁去做的,但在不太讲究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思想比较开明的我家,我常常会跟着爸爸去爷爷和太太(爷爷的母亲)的墓前,跟他一起祭告先人。而我的弟弟则有时候去,有时候不愿意去。只见爸爸先在坟墓前摆好两三个碗盘,再将塑料袋里切好的刀头摆进碗盘中,常见的刀头就是一块四方的煮好的肉,煮好的几节香肠,猪嘴或者猪耳朵等物件。后来随着生活的丰富也会给先人摆些糖和苹果什么的。摆好祭祀品之后,再给先人摆上筷子,插上香火。接着,把准备好的几叠*纸撕开来,蓬松地放置在墓前,用打火机点燃,再把香点燃,纸钱一会儿就窜出旺盛的火苗,爸爸跪在地上,拿出酒壶,往墓前倒酒,嘴里就叫起来:“爹爹,过年啦!来吃饭喝酒了!来领钱了!望你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生意红红火火。”说完郑重地磕了几个头。然后在坟头把鞭炮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让逝去的先人也感受着这过年的热闹劲。这种时候,我真切地觉得,先人一定看见了这一切,听见了这一切,跟我们一起感受着节日的气氛。祭告完毕,把祭祀物品收拾好,再到另一个坟头祭拜。
邻里之间随意地串个门坐下来聊聊天,是这一天的常态。吃好早饭,主人家一番洒扫,把屋子收拾干净了,电视机打开来,把备好的瓜子花生蚕豆等年货拿出来,长板凳往屋门口一摆,路过的邻居乡里,打个招呼,邀请他坐下来聊聊,只要手里没有急事,受邀的大多欣然落座,聊着聊着,又有路过的来加入,家长里短,不知聊的些什么,只听见爽朗的笑声一阵阵地传出来。到了午饭时间,有些人已经相继离开,但聊天聊到兴头上,主人家再三挽留下,有些人就留下来在这儿吃个便饭再继续聊,反正过年期间,午饭也很简单,只要烧开水,煮点汤圆,打个荷包蛋就成了。
时间休闲而缓慢地流动着,三十晚上,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春晚好长好长,我总是等不到结束就已经困得哈欠连天,临近十二点,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这是人们迎接新年的鞭炮声,我总是又挣扎着爬起来,争抢着要去放鞭炮。
大年初一,我们家的传统项目是走外婆,妈妈带着爸爸,我和弟弟回娘家,和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一起过,那也是我们所乐意的。
那天一早,我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妈妈给我们拿出新衣服,我们喜滋滋地穿着比我们实际身材稍大的衣服,就盼着快快吃好早饭就出发。
终于准备妥当,最后,我和弟弟把炒好的花生,蚕豆,买来的瓜子,糖果塞满身上的大兜小兜,带上自己的几块钱压岁钱,就向外婆家进发了。
到了外婆家,我们先一起到街上走走,买一些鞭炮或苹果,香蕉,甘蔗之类的水果,瓜子、糖等零食,或者什么也不买,就是到街上走走逛逛。
街上的人可真多啊!男女老少,都穿了自己最好最漂亮的一身行头,喜气洋洋地逛着,聊着。一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让人眼花缭乱。街上的各个大小商铺都开着,有的还在铺子外搭了个摊子,把货品摆到外面来,供顾客们挑选。其中,卖鞋帽衣服的,水果零食的,烟花爆竹的生意最是红火。
街头巷尾,店铺门口,都摆着一张一张的长板凳,熟人见面,坐下来聊呗,过年过节的日子里,反正也没什么事忙,摆摆龙门阵吧。
孩子们自己有点钱,就去买各类鞭炮。摔炮,往地上一摔就会爆,冲天炮、点燃它,它就“嗖”的一声,一飞冲天,飞到高高的空中爆开,还有擦炮,会在地上打转儿的炮……孩子们会想出各种玩法,把点燃的炮扔进水里,塞进石缝,埋进稀泥,还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孩子异想天开地竟然把炮插入一堆牛粪中点燃,结果可想而知。不过这一天,大人也懒得打骂他们,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谁说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那时候我就觉得那一天我们玩了好多花样,走了好多地方,天都还没黑,有时候都有点无聊了,不知道还要玩点什么。
中午的饭桌上,爸爸妈妈鼓励和弟弟向外公外婆小姨等长辈敬酒,起初,我们会胆小羞怯,经过大家的开导鼓劲,终于冲破羞怯,拿起酒杯来一一敬过去。在这期间,我们绞尽脑汁地想着祝酒词,诸如:祝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祝小姨青春永驻,步步高升;祝爸爸妈妈新春快乐,大发财源……我和弟弟飞快地想着各种祝福的吉祥话,想到了就又继续敬酒,逗得大人们满意地哈哈大笑,我们也因此得到一些压岁钱作为嘉奖。这敬酒的传统也如此保持了下来,从最初的逗乐,到渐渐长大,越来越郑重其事,把酒杯递给外公外婆,发现他们已垂垂老矣,想想他们对我从小到大无限关爱,会越发珍惜眼前的岁月。,把酒杯递给父母,看他们因操劳而越来越多的白发,越来越多的皱纹,由衷地向父母道一声辛苦,感恩父母的养育,声音会哽咽,眼泪会下流。
吃过午饭,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小河沿岸,附近的水库,寺庙或其他风景区走走逛逛聊聊。于我们小孩子而言,在哪里玩都一样,都是奔跑嬉闹,玩着新买的玩具或各类鞭炮。
天才刚黑,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点燃了烟花,我们都跑到院子往烟花绽放的地方望去,只见夜空中一朵接一朵五颜六色的烟花绽开了,那花团由小到大,快速展开,消失。再升起的那一朵有时会比原来的再高一点或低一点,最后的几朵是最低的。人们像约定好了似的,眼见一丛烟花结束了,人们正在期盼,另一丛烟花才娇羞地露出来。我们也是看了好几家的烟花,等到空挡,才把自己烟花拿出来放。那时候的烟花很简单,就是一根长长的直径两到三厘米的圆筒,里面大约有10到15发左右的烟花,圆筒顶端露出导火线。放烟花时,一人手持底端安全部位,将烟花拿在手里,另一个人将顶端的导火线点着,拿烟花的人就把烟花举起来指向天空,烟花弹就一发接一发地射出筒飞到空中炸开了。
放过烟花,孩子们就可以安心而满足地睡觉去了。过年的高潮部分,在大年初一的夜里渐渐平息。伴随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一切都进入到新的盼望,新的生发,新的一年。
作者简介:
周星林,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从小喜欢文学,公开出版过个人专辑《生命的颜色》(新华出版社)。现居上海,是一名安静而自足的小学语文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