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态降解膜让农田告别白色污染人民资
TUhjnbcbe - 2023/9/17 19:07:00

「本文来源: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长期以来,套袋技术提升了水果的商品率,塑料地膜在保障粮食生产与供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亿万纸袋和各种塑料地膜的广泛应用和回收不及时,残膜污染正在使土地肥力下降,渗水能力变差,地膜变“地魔”。记者从10月14日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召开的生物降解膜技术应用现场培训会上了解到,去年以来,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当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大连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推联合机制,在多种农作物中示范推广生物降解膜技术,今年,增加技术应用面积,促进农作物提高产量,极大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我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春播种子“洗个澡”秋收穿上“护身铠甲”

记者近日在瓦房店市泡崖乡一处高粱地里看到,因为9月下旬的一场大风降雨,大田里的高粱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长效果。应用甲壳素种子包衣膜的高粱根系发达,高粱秆粗壮,没有倒伏的现象,而且籽粒饱满,丰产丰收,而旁边没有使用种子包衣膜的高粱全部倒伏,高粱品质也明显差了很多。种粮大户于保峰告诉记者,种子包衣膜就是在春播时,将高粱种子放在含有甲壳素的液体中泡上几分钟,让种子包裹上一层液态生物降解膜,能够缩短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抗倒伏,同时提高作物病虫害抵抗力,提高作物产量达到6%~8%。据介绍,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种子用它之后,根系发达,扎得深,地里营养成分吸收好,增长幅度高,一亩地最低比正常地多收入~块钱,每亩地产量达到1~斤。

苹果喷上能降解的“果膜”口感更好

今年,液态生物降解膜还首次应用在苹果生产中,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在瓦房店市赵屯乡郑屯村的苹果园内,个头大、色泽红润的红富士苹果挂满枝头。和传统套袋苹果不同,今年果农徐振田家有17棵果树应用了液态果膜技术。看着这些用新技术培育出的苹果,老徐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这些苹果口感特别好,有小时候老富士苹果的香甜,今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据徐振田介绍,试验后发现,喷果膜的苹果树产量比套袋的增加10%左右,甜度也增加了,再等一个星期,糖度能达到18到19度。

果树种植专家、大连长琦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长琦告诉记者,改用喷果膜替代纸袋技术,一棵树就能节省将近元。喷上果膜,增加了苹果表光,还能提高含糖量。另外,果膜能够自动降解,更加环保,没有什么危害。最主要的是口感特别好,预计能卖个好价。

液态地膜替代塑料地膜天内可完全降解

10月18日,在庄河市明阳街道肖泊村一处花生机械化收割现场,大连富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敬华面露喜色地说:“种了这么多年的覆膜花生,头一次看到茎根上、土层里没有地膜残留。专家说得没错,液态地膜完全降解了。”

肖敬华所说的“液态地膜”,全名叫“甲壳素生物降解液态地膜”,今年在全市1亩农田上首期开展示范推广,其中包括肖敬华所在合作社亩花生地。据介绍,5月中旬花生播种时,在示范种植区内,传统的塑料地膜被换成“液态地膜”。它们在植保机里,被均匀地喷洒到地垄上,大约8~9小时后,地表一公分内,就形成了一层稍稍有点硬的“土壤壳”——它的功能类似于“地膜”。据介绍,液态地膜比塑料膜每亩成本贵40元到50元,但它作业效率提高了两倍多,品质也更好。同时,以前花生茎秆受农膜污染,几乎成了废物,而现在它们可以被加工成饲料,8亩地出一吨,每吨市场价元。除了助农增收,最重要的是,它可有效解决农膜污染问题。

据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相关项目负责人曲长里介绍,甲壳素全生物降解液态地膜,集保温保墒、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众多优点于一身,天内就能实现完全降解。

据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农技农机推广部副部长金柏年介绍,明年将继续扩大实施和应用作物范围,主要是大田覆膜作物和果树,种子包衣膜会向玉米和杂粮作物倾斜。另据介绍,明年开始,液态降解地膜、果膜和种子包衣剂这三种技术都将在我市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态降解膜让农田告别白色污染人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