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再过几天,就到了中秋佳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揉面皮、裹馅儿、压模……9月24日上午,在画水镇一处古民居里,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月饼新鲜出炉了。你或许想不到,这些月饼都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月饼一模一样,而这都是因为蒋有*的月饼模具。
出生于年的蒋有*是画水镇永乐村人,从小就对艺术收藏有着极大兴趣。自年开始,他收藏了农耕、服饰、家具、瓷器等各类民间藏品数千件。在永乐村文化礼堂和自家仓库里,陈列着蒋有*从各地收集到的糕点模具上千个,其中月饼模具就有数百个,占了绝大部分,便宜的10多块钱,贵的高达一两千元。
蒋有*说,在他小时候,有一种称之为“月亮”的月饼,画着嫦娥奔月,撒上白糖,好吃但是贵,一个就要两毛多,所以吃“月亮”几乎是那时候每个小孩子的愿望。“月亮”也成为蒋有*念念不忘的喜好,成年后偶尔发现年久的月饼模具就会买下来。“起初看到一个两个,买回来玩玩,随着数量越来越多,就有意识地开始收集。”蒋有*说:“这些老物件是我们的文化,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我把它们收集起来,可以让更多的人回味历史,传承文化。”
蒋有*收集的月饼模具来自东阳、义乌、金华、绍兴各地……时间最早的出自清乾隆年间,还有太平天国、民国等年代的。“东阳本地的月饼模具基本上是圆形的,外地的则有其他形状。你看,这个是民国的,这个是清晚期的,那个就是六七十年代的……”面对数百件月饼模具,蒋有*如数家珍,一眼就看得出哪个模具来自哪个历史时期的。
一些家用的模具背面刻有主人姓名,有的模具是商铺作坊用的,背面印有“郑穗隆号”“许福兴号”等厂家名称,这个模具显示当时月饼厂家已有初步的品牌意识。蒋有*家里还有一块传自太平天国的月饼模具,雕刻的“国”字“囗”里面不含“玉”,而是一个“王”,这一写法缘起洪秀全。
现在的月饼大多都由机器生产,上面的图案不少都是“盖章”,月饼模具普遍较浅,反观从前的模具大都较深,内部雕刻精美,“福禄寿喜”、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等都是雕刻的内容。
蒋有*说,在民间流传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月饼模具依然具有生命力,至今仍能还原出古人制作、食用月饼的模样,这也让这一个个看似寻常的月饼显得非同寻常。
买月饼不如做月饼
“用古人的工具做月饼吃,感觉很奇妙。”24日,蒋有*拿出自己珍藏的月饼模具供画水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制作月饼。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月饼金*发亮,香味四溢。
一名老师边做边介绍了制作方法,她表示,制作20个豆沙月饼大约需要普通面粉g、转化糖浆g、枧水5g、花生油或玉米油68g。
首先,将转化糖浆、枧水、花生油用手动打蛋器打均匀,倒入面粉拌至无干粉状,放入保鲜袋,室温松弛2小时以上。
第二步,将豆沙分成20等份揉成团,每份在50g上下,饼皮分成20等份搓圆,每份约23g。取一份饼皮在手心按扁,包入馅料,捏紧收口滚圆。
用模具压出花纹,压模前可在玉米淀粉里滚一圈,然后拍掉多余的粉,这样一来会比较好脱模。随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喷上雾水可防开裂,但不要喷太多,因为水多了月饼回油后会粘手。
成型的月饼先在烤箱中度烤7分钟。期间,取一个蛋*加一小勺水打散成蛋*液,毛刷沾蛋*液,刷到月饼表面。
最后,烤箱重新预热一下,继续用度烤15分钟左右。该老师表示,经过两天左右,等到月饼回油后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