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雀巢饮用水品牌“优活”公布了瓶装水的全新包装设计,也宣布推出新品运动饮料,这一消息也将雀巢再次推到了大众的视线中。
雀巢公布销售业绩高达亿元
年2月14日,雀巢公布了年的销售业绩,全球雀巢销售额达到了亿元,而我国的饮料巨头,康师傅年的销售额是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雀巢97%的收入来自海外。中国的饮料企业和雀巢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
辉煌年的秘诀,“看上谁买谁”,至今拿下多个品牌
雀巢诞生于年,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它也从一个生产婴儿食品的小厂变成了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的巨头。纵观雀巢的发展就可以发现,这个企业百年不变的战略就是收购。有钱就是任性,看上谁就买谁,现在雀巢的市场遍布全球多个国家,更是拿下了多个食品饮料品牌,而这其中有一半来自于收购。
雀巢的第一次收购是在年,因为彼时的奶制品需求量变大,为了满足欧洲的需求,雀巢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奶制品公司,发展迅速。当创始人亨利·内斯特发现收购能够带来利益时,便大肆收购美国本土的奶制品公司,然后建厂。年,雀巢自主研发的速溶咖啡一经问世,就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后更是霸占了速溶咖啡近半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已是常态。
当咖啡受到大家的欢迎时,雀巢又立足于巧克力,生产巧克力棒,这时就收购了瑞士很知名品牌凯雅。随后生产的巧克力棒就和雀巢咖啡一样,成为雀巢公司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年,雀巢和瑞士的一家公司合并,正式更名为雀巢食品公司,但没有停止“买买买”的风格。年,收购了冰淇淋、冷冻食品公司;年,收购了饮用水公司;年,收购了糖果、调味酱公司。这些收购一举让雀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甚至在年,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了星巴克的零售咖啡业务。
经营策略竟是“放羊式”管理
雀巢能够辉煌一个世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收购策略,更在于它的经营模式。雀巢目前为止收购兼并了多个品牌,掌管这么庞大的家业,雀巢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重大的灾难性决策,甚至收购的品牌都成为了雀巢的加分项。这一切都归功于雀巢的创始人亨利·内斯特,他一直强调长远利益,也告诫自己的后代。就这样,即便收购了很多的企业和品牌,雀巢的历代掌门人都不会操之过急,而是将市场分散,由企业自己发展。
这种管理方式在欧洲很常见,雀巢总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买不买以及要用多少钱买,至于买了之后如何做,就要看企业自身。有时候就连消费者都感觉不到自己平常买的东西被雀巢收购了,就这样,长此以往,经济效益开始慢慢增长。能够发展年,雀巢最不缺的就是时间,雀巢总部都是看长远发展的潜力。
在中国也“买买买”,收购鸡精,又拿下徐福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吸引着很多的外资品牌前来入驻,雀巢也早在年就进入中国。雀巢在中国建厂,带来的食品加工技术也促进了我国食品业的发展。雀巢进入中国十几年,投资累计达70亿元,现在雀巢的总部在北京,经营20多家工厂。但雀巢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中国已经有6个知名品牌被雀巢收入囊中。
年,雀巢收购太乐鸡精70%股权,之后拿下广州五羊冰激凌90%股份。进入年,雀巢购入国内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45%股权。年12月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糖果60%的股份,拿下这个老牌糖果品牌,就此也改变了中国的糖果业市场格局。
雀巢也有全资收购的,年雀巢公司拿下银鹭花生牛奶60%的股份,之后逐步增资到年6月完成了全资收购,如今的银鹭已经是%的外资。年4月,雀巢以.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惠氏奶粉。虽然这些品牌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化,但因为雀巢的“本土化”经营策略,很多品牌都还是原来的味道,所以很多大众也都不知道这些品牌已经易主。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秘诀,“以不变应万变”正是雀巢能够辉煌年的秘诀。为何中国却很少有能够传承年以上的饮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