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又叫落花生、地果等名字,我国各地都有栽培,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长生果”,花生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很适合制造成各种营养食品,那么花生又是怎么种植栽培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具体的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播前准备
1.栽培环境
无公害花生生产区应远离公矿企业、车站、交通要道,无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沙壤土,不宜种植在粘重的地块或盐碱地、涝洼地。在黑山境内种植如芳山镇、太和、胡家等一些地区较适宜。
2.地块的选择
花生喜土层深30厘米左右的沙壤或半沙壤排灌条件好的土质,实行轮作换茬,重茬地块由于肥料匮乏、病虫害严重和花生自身分泌物的*害等原因,使花生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
3.种子选择和处理
良种是决定花生品质的内因,要实现优质高效必须选择对路的品种。结合当地自然和生产条件,选用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性强、品质优良的种子。如提纯复壮后的白沙、花育20、唐油4号、冀花4号等。
种子处理,花生种剥壳前10-15天,晒果2-3天,提高活力和消灭部分病菌,同时进行分级粒选,剔除病残果,尽量选择粒大饱满的一级米作种。
播种与移栽
(1)播种期
花生一般在4月20日-5月10日之间,春季5厘米地温平均稳定通过12℃以上,即可播种。覆膜花生地温高于露地,播种期可提前7天左右,若墒情不足,可提前造足底墒,整地起垄。
(2)播种密度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创造良好的田间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用量,从而提高花生品质和荚果产量。花生播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地理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密度。一般保苗-株/公顷,覆膜栽培宜稀,保苗-株/公顷。
田间管理
(1)清棵蹲苗
花生出苗后及时清棵,花生2片叶子露出时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开,注意不要伤根,使其尽早接受阳光,利于第一双侧枝发育健壮。花生的主要结果部位是第一对侧枝和第二对侧枝的茎部,特别是第一对侧枝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清棵的目的是使第一对侧枝早露出地面,从而生长健壮。
(2)灌溉追肥。促进生长
花针期以促为主,力争快发枝,早开花、多下针,要适当追肥或叶面喷肥。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要灌1次水,以喷灌或沟灌润浇为好。
(3)化学调控,防病保叶,控制营养生长
高产田花生生育中后期,如遇高温多雨,易徒长倒伏,应抓住时机,进行化学调控。为防止丁酰肼的产生,确保无公害生产应采用新型植物调节剂如壮饱安等。植物接近或已封垄时,喷施倍“壮饱安”液,以控制地上部分茎叶继续增高,防止倒伏。促进地下部荚果发育。
(4)保叶防衰,排水防烂果
进入结荚期后的管理,应以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为主。可以喷施一些叶面肥,选用生物制剂为好。进入结荚成熟阶段要特别注意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若过高于土壤含水量时要排水降湿,以防烂果。
病虫害防治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以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应掌握安全、有效,做到选药合理、用药量小,用药次数少,尽量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严格禁止高*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1)花生病害
花生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和花生锈病等。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防止茎腐病可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1.5%拌种,或在齐苗后期用50%多菌灵倍液喷雾;防止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重点时期是高温多雨的7、8月份。发病初期叶病率达10%时可喷洒50%多菌灵倍液或70%代森锰锌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3-4次即可;花生锈病可用20%粉锈宁倍液全田喷雾。
(2)花生虫害
花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蚜虫的及时防治既可以减轻蚜虫危害,又可以控制病*病的传播。当有蚜株率达20%-30%,百株蚜量超过头,应及时采用药剂防治,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8克制成-2倍液。
地老虎、蛴螬是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不仅危害时间长而且危害严重,造成缺苗断垄。它们活动隐蔽,防治较困难,因此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轮作,进行种子包衣以及土壤处理等方法。
适时收获
覆膜花生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防止落果、烂果,影响产量与品质。为防止*曲霉*素污染,刚收获的花生或鲜果避免堆放,应迅速摊开晒干。收获后,为防止地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要及时清除残膜统一处理,达到净地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