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电“已经在一线坚守了53天,说不累,那是假的。但疫情让很多同事无法返岗,我们只有坚守。”见到了坚守在岗位上的陈大*,他布满红血丝的双眼疲惫的样子让人动容。
陈大*是西部管道甘肃输油气分公司永昌作业区一名普通员工,在西二线金昌天然气分输站应急值守。受疫情影响,从1月20日到现在,他一个人独守金昌天然气分输站。
在陈大*眼里,今天似乎和往常没有太大区别,依然做着重复的运行工作。这个站上只有他一个人值守,站里虽然很安静,但从这个分输站送出去的,不仅是清洁能源天然气,还有万家灯火阖家欢。
“爸爸,你啥时候回来,我们想你!”
“爸爸,我和哥哥都太想你了。”手机视频里,五岁小儿子稚嫩的声音,让陈大*鼻子一酸。他内疚地安慰着孩子,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
疫情期间,人少工作量可没减少,每天4次例行巡检正常进行,每日计量交接是分输站的例行工作,由于此项工作较为繁琐,每天早上坐在电脑前从出具凭证、电子签章、填写流量计运行计录等工作,在很熟练的情况下都需要近两个小时,还要确保各种报表准确无误。在53天时间里,金昌分输站共完成了万标立方天然气分输任务。
凌晨4时50分,闹铃响了,陈大*揉揉眼睛,迅速起身穿好衣服,拿着手电筒、工具包,踏步在巡检道路上,和往常一样开展当日的第一次常规巡检,凌晨5时他拿着手电筒仔细查看着站内的每一处。例行巡检结束后,陈大*就开始了当日的运行数据核查工作,每天早上8时,PPS系统会自动采集数据,自动生成当日分输量,他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与下游用户金昌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和甘肃浩源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金昌CNG母站进行在线计量交接,常常处理完手头的事,天都亮了。
“希望一天时间能多一点,这样自己就能每天多想一点,多干一点,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陈大*说。
因隔离要求,陈大*的一日三餐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可怎么办?晚上23时,陈大*走在巡检路上,看着万家灯火通明,手中的防爆电话响起,是作业区值班领导丁凌的电话。丁凌询问了站场情况,互道了新年快乐,丁凌告诉陈大*作业区到分输站的道路实行封闭管制了,严禁人员外出,外界形势很严峻,再三叮咛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明天作业区有车辆会给他送来方便面、挂面、水饺、蔬菜,还有瓜子、花生、糖果、饮料、零食以及防疫物资,问他还有什么困难及时提出来,作业区会尽全力去解决。
西北冬日的夜晚,虽然寒风刺骨,但陈大*感到了温暖。
作为天然气分输站的应急值班人员,早上的计量交接是陈大*每日的重点工作,在没有食堂的日子里,他就一袋牛奶和一个麻花或者面包应付早饭了,每日的午饭和晚饭也是在匆忙间隙中做好的,就这样过了近一周,金昌昆仑燃气公司机关的食堂终于恢复正常,可以做饭了,总算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每日打饭回自己的宿舍或者站控室吃饭。望着桌子上电磁炉,陈大*心里总有了一丝安稳。
一个人的站场的确很乏味,加之分输站一般情况下设备维修、工艺操作、应急处置都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陈大*想办法,每天通过在管院在线APP学习、浏览公司和分公司动态,踏踏实实的学知识、长技能,在特殊时期为自己充电。
根据作业区的日常管理安排,到了灭火器巡检的日子。下午,陈大*按照巡检路线对每个区域的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进行检查,查看压力是否合格、软管是否有破损,一个个仔细检查,认真填写记录,随后开展日综合巡检,对各个静密封点、法兰连接处、电伴热情况进行了仔细检查。
巡检结束,陈大*回到办公室填完记录关了灯,回宿舍休息。他边走边拿出手机翻看有关疫情和复产的最新消息。
“当下,我能做得就是严抓生产不松懈,我要让红工服在战‘疫’一线成为一道风景!我会每天定时向作业区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生产要抓好,疫情防控也是头等大事。”说到这里,陈大*脸上透出了欣慰的笑容。(工人日报记者吴铎思通讯员薛小娟李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