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夺我们的财物,包括我们身体外面的财物,包括我们自己的法财——法财就是我们的慧命。它会污染你的思想,*害你的思想,比拿了你的财物、身份证还要惨。因为身份证拿了可以发回给你,钱不见了可以赚回来,但损害你的精神,荼*你的精神,如*品一样,一辈子逃脱不了。所以末法时期,我们找师父学习佛法一定要小心,这些邪人、贼人,假我衣服,你记住最重要的就是他会鱼目混珍珠,他会穿着袈裟,穿着如来的衣服,说自己是出家人,裨贩如来,将佛法贩卖。譬如说:“你今天来,好,今天说《楞严经》,这堂每人收元,等下讲要逐堂算。第二本讲什么经?第二本讲《无量寿经》。好,收50元,最多减半。”那这样我也发达了。这种叫裨贩如来,用交易的心态去衡量佛法,犹如我们拜佛拜菩萨一样,现在拜佛的人,去吃素、拜佛希望求什么,真的好似交易。虽然你求正确的,求儿子健康,求老公生意好,求家庭顺遂,这些祈求是对的,佛陀准许的,但真真正正,一个人无求其实而自得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法身,你不需要求都知道你的心念,不用祈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你专心做佛陀所教导的,佛陀永远加被你。你觉得和宇宙没有息息相关,它就在你身边,你怎么知道?你见不到而已,犹如我们见不到宇宙的射线,其实可能穿插在我们身体周围(模拟射线的声音)你见不到。我们其实现在拜佛的心是一种交换,是一种贸易,像做生意,我拜你,你要给我东西,我不拜你,那你给不给东西我?这样还是学佛吗?你用素食求善性的心愿还好,如果用肉拜会乌烟瘴气,但也会灵验,为什么呢?就像刚才所讲,山精水怪会附在佛像里面,你拜它就会给你一些灵验,不拜的时候,家里可能会有灾祸,听过好多这样的例子,有这样的事实,要小心一点,不要迷信。佛,我们拜的是恭敬,不是拜木头雕塑,不是拜像,我经常讲,你有钱可以金雕,没有钱的用纸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尊敬佛,依着佛陀的说法,就如《四清净明诲》等所有经典,跟着这条路走就是最尊敬佛。你天天拜,上香有什么作为,没有的,但我不否定这代表着你的尊敬心,因为人的诚敬不用外在的行为去表达,你的心里会不舒服,你可以这样做,但真真正正,经是一条路径,你跟着这条路径走,你才能得到益处,如果你只是空拜,对着像拜来拜去求一些事,严格来说,这个心态也不是正确的。好容易有机会被魔利用,现在是末法时期。
“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这些穿着袈裟的出家人,他的口也是讲佛法的,但是有一样,释迦佛说,他不是具足戒律的比丘,他是说佛法,或者相很庄严。但是呢,他根本不守佛法,不守戒,为小乘道,他在走小乘,不是度众生,“由是贻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更加坏的教导众生如刚才所讲偷盗来讲,令众生堕无间地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释迦佛说:有个方法是《楞严经》教的,不过这个事不容易做。以前古代很多高僧大德曾经用过这个苦行的方法,但后来被禁止。因为释迦佛这一段话,他说如果你希望以前的债务一时间了却,如果你能够发心修禅定,能够在佛像前身燃一灯,即是将一盏灯去燃烧你的身体,燃一指节,或者将一节手指烧了,我们有没有见过出家人只有八个手指的,是有的。佛教里面有八指头陀。或者我们看香港大屿山的圣一法师,他有燃过指——燃无名指,我不知道他是燃了一节或是二节,他应该奉《楞严经》为修行准则,所以照做。但这个事情不是容易做的。如果你不是真的修禅定,不是真的发心,即使把你脚趾烧了都没用,意思是说要好专心燃一指节,希望能够酬偿宿债,亦都断淫、断盗、断妄(我接下来所讲的这些),你无始以来的宿债,还要不退心就能够一时酬还。或者在你身上烧一炷香,我们也有见燃香,有些受菩萨戒在手臂燃香,或者在头上烧一个洞等痛苦的行为,(其)原理可能是:以一次这么大的痛苦去抵消宿世的业障,恶业不外乎身心不开心痛苦,肉体的痛苦,你病心会不开心,你用燃指一次性的痛苦会抵消你无始以来的宿债,如果你有这样精诚的心,你无始以来的宿债就一时酬偿完毕。我们现在用凡夫的智慧不能猜度如来真正的思想,为什么呢?你觉得燃一节手指,有些人可以忍痛可以做得到,但你有没有这个真心呢?我们现在听到的经文,只有对佛陀保持信心、相信,我们不会觉得它是虚妄的。如果你有信心,你无始以来的宿债一时能够酬偿得到。“长揖世间”,揖的意思即是拜别(byebye),你就不会再来这个世间。“永脱诸漏”,永远离开各种烦恼,漏就是烦恼。“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释迦佛说:虽然这个燃指的人未能够即刻—“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未能即刻明白无上正等菩提觉路,即是和佛还有一段距离,还没能成佛。但是这个人在法里面已经有决定的心,即是有不退转的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释迦佛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不舍身以小小燃身供佛的微因去做,纵成无为,无为即是阿罗汉,纵使你成为阿罗汉,还需要再来这个世间去酬还你所欠下的债务。释迦佛接着说,“如我马麦,正等无异”。这是一个故事,释迦佛当时的时代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王,这个阿耆达王请释迦佛和他的弟子去皇宫里面毗兰邑的地方去接受供养。国王供养的时候,因为印度4月至7月是雨季,在雨季里面,因为天雨多湿,释迦佛规定弟子不能出去乞吃,国王于是布施(佛和弟子)接受供养,(使佛和弟子)这段时间就集中修行。但国王供养了7日后,(这)说的是释迦佛那个时代的事,国王供养7日后,国王被魔迷了心忘记了供养,其他人又不敢供养,但最后有个马师,养马的马夫,见到佛肚饿,弟子罗汉跟着(肚饿),(心想)国王请来了又不供养,于是将吃剩的马麦拿去供养。马吃的麦是比较低下的食物,马食就是畜生食,差不多吃了三个月。佛陀就离开皇宫,佛陀也要吃这个马麦。但后来阿难尊者再问佛陀:哇,以你老人家世尊的大觉身份,是什么因缘要吃马麦呢?为什么要吃三个月?佛陀解释说:在过去的时代,释迦佛以前的过去时代,(即)毘婆尸佛的时代,那时毘婆尸佛和弟子去接受供养,当供养完毕。有个生病的出家人,这个生病的出家人,因为去不了,接受不了供养,毘婆尸佛就拿了一些食物带回去给这个出家人吃。当途经一个山,山里有很多古代的梵志修行,这些梵志就是婆罗门,断淫欲修行的。其中一个梵志经过,见到毘婆尸佛和弟子就说了一句不好的话,他说:“这样一个出家人都应该接受皇帝的供养吗?他应该吃下贱的食品。”释迦佛说这个梵志就是他的前生,当时这个梵志有五百个弟子,这五百个弟子和师父一样,轻视了毘婆尸佛和弟子,由于说了这样的话,所以释迦佛当时在阿耆达王应供时和五百罗汉就应该吃马麦三个月。连释迦佛也有这个因果存在。释迦佛后来再说:这个生病的比丘接受不了应供,是弥勒菩萨。那五百个弟子就是五百罗汉。
释迦佛又说宿世因缘,举个例子,我是佛陀也要酬还宿债,要吃马麦。“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阿难,你将来教世人修行禅定,一定要断除偷盗,是佛陀世尊第三种决定清净光明教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佛陀说:如果你不断偷盗去修禅定,譬如有人拿水去灌一个漏的卮,卮就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装饮品的器皿。如果你不断偷盗去修禅定,等于器皿穿了一个洞,你要注满它纵经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无法装满它,无法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释迦佛这段的意思是说,他的弟子衣钵之余,就是说衣着之余,都不应该有金钱—蓄有金钱,“乞食余分”,就算有多的都应该施给肚饿的众生。虽然你布施给出家人是有福,他也接受你的供养,但他自己还未成佛,佛菩萨的精神是上求下化,(乞食余分)对下可以施给众生,还可以度众生,但他还没有到达佛果,他还要上求,还要再修,所以呢,他自己也要做布施,有多的食物之余也要施给饥饿的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在大集会里面要有谦虚的心,礼敬众生,不要说你是出家人就高高在上,我坐在这里说法就是我聪明一点,不是的,大家都是释迦佛的同学,大家互相研究,千万不要分你高我低,你贵你贱,这种不平等会产生战争,会产生不平等的心,没有办法修佛法。“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如果有人打你,捶就是打你,詈就是骂你,你就觉得是称赞,你要修忍辱波罗蜜。必使身心二俱捐舍,你要使身和心都完全能够施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你的身体和骨血都能够施给众生,这些就是大菩萨的行为,这些就是最究竟施舍的行为。不要将如来释迦佛教你不究竟的说法作为遮掩自己的解释。什么是不究竟的说法?因为释迦佛度化众生是按机说法的,不同的机,说不同的法,可能对于甲适合的方法,对乙就不适合,所以你拿乙的方法自己修,可能不适合,但可能你会用了乙的方法作为自己犯戒的借口,会不会呢?往往会有。譬如我们吃肉,会提出很多借口,是吗?甚至你会说这个动物,如果不杀他,杀了他可以早些轮回,是不是呢?不用世界上有这么多动物,有很多这样的借口,用佛法做借口,不要将释迦佛按机说法去作为自己做错借口的解释,以误初学,去误导初学佛的人。“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能够这样做,释迦佛印证这个人,真正可以得到如来的大定。如果像我这样说,就是佛所说,如果不是,就是天魔的说法。
好!我们现在讲到四清净明诲第四个清净光明的教诲,就是断妄。“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释迦佛说:阿难,如果世界六道众生,身心已没有杀、盗、淫,前面的三样戒行已经清净,三行已圆,但最后一样,如果有大妄语,三摩地是仍然得不到清净,会变成爱见的魔王,堕入烦恼和邪见的魔里面,失却如来种子。这些魔是什么呢?“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意思是说未得到果位的,就说已经得到果位;未证果就说自己已证果,“或求世界尊胜第一”,或者祈求在世间自己是最聪明最胜的。“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他对于学习的人来说,说他已经得到须陀洹:就是罗汉的初果,斯陀含就是罗汉的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高的阿罗汉就是解脱生死,犹如我们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读上去,这些堕入爱见魔的人会自称自己得到这些果位。辟支佛乘是小乘圆觉的果位。罗汉和辟支佛有什么分别呢?罗汉就是声闻的弟子,声闻的意思就是听释迦佛说法,有佛陀生于世上,听佛陀说法,由声音修行悟道谓之声闻。圆觉的意思就是随着因缘而觉悟,亦称为独觉。外观飞花落叶,内观十二因缘,明白十二因缘的道理,外界生灭无常的变化刺激起这些修道人生于无佛的世上而自己觉悟,所以称为独觉。独觉也叫辟支迦佛,他不是佛,辟支迦解释为独,是梵语,独自觉悟的觉者的意思。佛是觉者,但(辟支迦)不是佛陀。这些是小乘的圣人。“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或者自称自己是十地菩萨,由初地到十地,或是十地以前的菩萨,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这些落爱见魔的人,犯大妄语的人,自称自己是罗汉、菩萨,求人礼拜,贪人供养,但佛陀会说这些人是一颠迦。一颠迦是什么意思呢?是断灭佛种的人。如果这样说自己是犯了大妄语罪,是消灭佛种的人,佛会印记这个人好像一把刀断多罗木。多罗木是印度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如果被砍断了,就永远不会再生长。犹如你自称自己已证了其一果位,你犯了大妄语,犹如断多罗木一样,消灭了你的佛种,佛印记这个人永殒善根,殒就是销落。你的善根已经没有了,无复知见,已经没有真知真见,沉沦于地狱、饿*、畜生三途里面,而不能成就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释迦佛说他灭度之后,会命令一些菩萨和阿罗汉,会用应身(即化身)的方法生在末法时期,变现出种种身形去度化六度里面轮转的众生。或作沙门、白衣居士,或者做一些居士的身份,犹如我们不是出家人就是居士,沙门就是出家人,白衣居士是在家的修行者,或者国王,或者宰官,或者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或者有些逆行的菩萨做一些相反的行径,可能这些佛菩萨会变现一个寡妇,变现一个偷盗的人,但你说佛菩萨如果变现这样的身形,这些逆行的菩萨岂不是教导众生去害众生?不是的。因为你看下面一句,菩萨变现这样的身份知道是为了度化众生,教众生称赞佛乘,虽然他们的身份是妓女、屠夫,但是没有业的。他们是大乘的佛菩萨,是阿罗汉的果位化身去教度众生修行诸佛秘密之因,教度众生离苦得乐,不会像一般小贩教导众生杀鸡杀鸭,教导众生杀生,不是这一类的。佛陀会派遣菩萨用各种身形,菩萨是无定身形的,罗汉也是无定身形的,不一定穿袈裟就是罗汉,罗汉只是一个果位,没有性别的,没有分男分女的,是解脱生死应该接受世间人天供养,也是无生的意思,不会再生在三界。他不是我们喝汤那种阿罗汉果,也不是有男有女,他是一个果位,解脱生死,圣人的果位,所以佛陀会派遣阿罗汉和菩萨用各种身形,任何的身形,可能是菩萨去度化众生,会教导众生修三摩地,但是,“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释迦佛说这些派遣的菩萨和罗汉不会轻易泄露佛陀秘密的因,不会向后学,即初学说我是菩萨,我是罗汉,我是什么佛,你供养我,拜我,跟我学就会得到福。但相反,我们在世界里面见到太多现象,太多假的师父。刚才已经重复说过这个问题,太多自称是佛,自称已证某一果位,这个就是佛陀所说的犯了大妄语罪,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我们要小心一点。真正化身的罗汉和菩萨不会说自己已证得果位,但是有一个条件:唯除命终,阴有遗付,除非有特别的机缘,当他自己圆寂的时候,希望做一个榜样出来。因为如果是菩萨或者罗汉的化身,一生的行径都值得自己去学习,所以临终的时候可能会启露告诉弟子,我是某某菩萨,我是某某罗汉,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但都是极少的,如果要显露,都是有特别的原因,因为学习他的榜样、德行是不需要理会是谁,只要合乎佛陀的佛法,就值得我们去学习。不需要理会他的身份,所以罗汉和菩萨不会去泄露佛的密因。“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佛陀说这些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人怎么可能惑乱众生说大妄语呢?“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阿难,你教导众生修三摩地,将来一定要断除妄语,不要说谎,不要讲虚妄的话,就是如来世尊教众生第四种决定清净光明教诲。千万不要说话去损害众生,要说利益众生的话,这个就是语言上的功德守口,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功德,少说一点别人的坏话,自己多念佛,多念咒,念佛菩萨名号,就是功德,就是密宗所讲身语意三密的语密,这个是秘密来的。所以佛陀教导阿难,教导后来世人要断除大妄语,“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释迦佛说了一个比喻,如果你不断除大妄语,等于将一块人粪刻为旃檀,旃檀是一种香木,人粪又怎么能刻为旃檀香木的形状呢?人粪是臭的,没有香气的,要有香气是根本没有办法的,无有是处,根本是不可能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释迦佛说:我教出家弟子,直心就是道场,心地光明正直,在四威仪行住坐卧,一切行为之中都不会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为什么现在有些大妄语的人自称得到菩萨的果位?通通招摇撞骗,说自己是佛菩萨。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佛说犹如穷人一样,如果自己自称帝王,在国王面前会招致杀身之祸。国王只有一个,如果你说自己是国王,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况复法王如何妄窃?人间的帝王尚且如是,何况你自称是佛,虚妄盗窃用佛的名称,将来因果真的很危险。“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释迦佛讲了一个比喻,如果你发心种下的因不是真实的,果报将来会歪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求佛菩提,如果你的因种得不正确,是大妄语,犹如一个人想弯低身体咬自己的肚脐一样,有没有办法把身体弯低做得到呢?这是一个比喻。“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们修行佛法,直心是道场,如果我的出家弟子心好似弹琴的弦一样直,好像一个弓箭,如箭在弦的弦一样直,心是真实的,不会歪曲而进入三摩地,一定不会有走火入魔的事产生。我们的心由于虚妄,心虚说妄语,所以容易被魔所摄,因为被你的心魔所*。“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释迦佛说:我印证这个人能够成就无上的正知正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觉悟,不会说大妄语。像我这样说就是佛所说,不是学我这样说就是魔王所讲的说法。那《楞严经》淫、杀、盗、妄已经说完了,四段很简单地解释给大家听。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听,从我们这个西方一直数去过10万亿的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那个地方有一个佛叫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的译音Amita,解释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以致国土种种也是无量的,所以有时也叫阿弥陀无量光佛或者无量寿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无量光佛,南无无量寿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教主,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辅助教化极乐世界的人民。一佛二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释迦佛说西方有阿弥陀佛,现在在说法,也有一个极乐世界。(接着我们跳过了,不如你不要看经文了,我读出来更好,不用找了,节约一点时间,我读给你听。)“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陀说:舍利弗,你是什么意思呢?阿弥陀佛为什么叫阿弥陀佛呢?这里有解释。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陀说:舍利弗,由于这个佛的光明是无量无边,照到西方以外十方国土,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即是宇宙的十个方向,即总体所有方向和空间,阿弥陀佛无量光的光明都能够照遍十方世界,无所障碍,是没有障碍的,所以叫做阿弥陀。阿弥陀佛的来源就在这里。“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佛陀又说:舍利弗,这个佛的寿命和他的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是梵语,解释为无央数,劫是指好长的时间。释迦佛说:这个阿弥陀为什么叫无量寿?由于他的寿命根本无法数清楚有多长,根本是无尽的,所以梵号叫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劫这么长。其实劫是什么意思呢?劫不是劫数的意思,劫是指好长时间。在佛经里面有记载人的寿命有好长时间的,生命有八万四千岁,即好长好长的时间,每一百年减一岁,由八万四千减到十岁,然后再由十岁每隔一百年增加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样叫做一个小劫,劫有大中小三种,这个时间一增一减,八万四千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然后再由人寿十岁每过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来回你计算下这条数,乘以十的多少次方为一个小劫,那一个大劫有八十个小劫,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四乘以二十,所以一个大劫就有八十个小劫,这个劫是大劫,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有十个大劫这么长,你说有多少时间?“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佛陀说:舍利弗,阿弥陀有好多声闻阿罗汉,听佛声音而悟道的弟子,不是算数算出来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也是一样,用数是算不出来有多少的。“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你看一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多么庄严伟大。“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陀说:你想生在这个不生不灭、这么快乐的世界,不可以少善根和种福德的因缘才能够生这个国家里面,要怎样呢?“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陀再对舍利弗说:有善心的男性,有善心修行的女性,如果今日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而念他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念,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如果七日以内能集中心念,进入阿弥陀佛禅定的境界,一心不乱,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和其他的圣众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这个人命终时候心就不会颠倒,能够一刹那间往生西方,由印度的西方数过去十万亿佛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有莲花池,那里有我们那朵很漂亮的莲花。
般若心传讲座合集三册
般若心传讲座合集讲经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