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温州话无量寿经第三十二讲
TUhjnbcbe - 2021/12/10 15:24:00
北京扁平疣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无量寿经》

32

各位同修,晚上好!阿弥陀佛!

上节课我们讲完了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没有一相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示现的。

好,八相成道说完了,下面我们开始叙说菩萨的德用无边。

德用就是性德的作用,菩萨有很多德,这些德有利益自己的德和利益他的之德。先说利益自己的德:

看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先看“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涅槃。

小乘在四果也证得涅槃,但是小乘人执着于涅槃,所以不究竟。大乘菩萨所证涅盘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涅槃”,是究竟、真实、圆满的涅槃。生死涅槃两边都不住,就是无生无灭三摩地。

“三摩地”,印度话称为三摩地,古时候称三昧,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正定是正当的禅定,正受就是正当的受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等烦恼,正常的受用,就是正受。

什么叫三昧呢?

三昧就是善心正心为定慧所摄,安住在一处,叫做三昧。三昧有很多种,各有各的名称,都不一样。诸就是众多,很多的意思。三昧有很多,所以叫“诸三摩地”。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叫做王三昧。

“无生无灭三摩地”,这一句中“三摩地”是通名,“无生无灭”是别名。上面我们说过,三摩地就是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有念佛三昧,华严三昧、慈心三昧等等,这是什么三昧呢?是无生无灭三昧。

《小品般若经》中,萨陀波仑菩萨在闻说般若的时候,即在原座上,得了“诸法无生三昧、诸法无灭三昧”等等六百万三昧门。

这一句连起来就是:“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是表示诸大菩萨虽然示现涅槃之相,而实际上是不生不灭。

佛菩萨本来是得了无生无灭诸三摩地,佛是不生不灭的,那他又示现涅槃,这是怎么回事呢?佛本来证得了不生不灭的境界,他的涅槃是做给众生看的,是给二乘人看的。这些大菩萨们也是一样,他们都是法身大士再来,都是从果向因,也就是通俗地说,他们都是“倒驾慈航”来表演的。

众生有感,菩萨有应。他的示现,住世的时间长短是众生的缘分,和他们自己不相干。如果有缘,佛就住世;没有缘,佛就灭度。有缘则现,无缘则隐,隐现一如,不生不灭。

所以佛菩萨能够住世多久,和菩萨们自身没有关系,是和众生的缘有关系。有缘佛就住世,无缘佛就灭度。有缘则现,无缘则隐,隐现一如,不生不灭。

好,再看下一句,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陀罗尼”,这是印度话,中文的意思是总持。

“总”是总摄一切法。就是总的包括一切法或者统摄一切法。

“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说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

“总持”就是陀罗尼。能够统摄一切法,能够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这是总持的意思。

陀罗尼中文的意思有三个:除了总持之外,还有能持、能遮的意思。我们来解释下这能持、能遮。

能持就是他能够维持、保持住种种的善法,不让它散失。就好像一个完整的碗,你往里面倒进茶水,它能把茶水保持住。碗要是裂了口,茶就漏了,就不行了。这是能持的意思。

能遮:它能够遮蔽恶法。就是消除抵制不好的东西,要是动了恶念,想要做坏事,陀罗尼有遮止的力量,能够使你做不成坏事。这是能遮的意思。

所以陀罗尼的另外两个意思,一个是能持善法,另一个是能遮恶法,所以得了陀罗尼,你的功德就能够继续,保持住不会失掉;反过来说,要想做坏的事情,能防止你不去做,这就是陀罗尼的殊胜的地方。

《大智度论》讲,你入了正定来修行,久了之后成陀罗尼。这些三昧更加上诸法实相的智慧,一起生出陀罗尼。三昧加上诸法实相智慧就出生陀罗尼,所以陀罗尼比三昧更殊胜。三昧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是心不相应法。

什么叫相应法呢?

就是你必须是一心专注,比如入定,你要摄心入了某一个禅定,这时才能出现三昧中的境界。‘三昧’就是相应法。

陀罗尼不是这样,你在生气,骂人,心里在烦恼,可是这个陀罗尼中所有的功德依然存在,你不会失掉。所以一证到陀罗尼这事就好办了。

还有,‘三昧’你今生得到了,往往来生就没有了。陀罗尼就不是这样,你今生一得到,多少生永远都得到。所以陀罗尼两个特点:一虽然在烦恼之中,陀罗尼的功德不失。二陀罗尼一得到永远就得到,多生都不会失去。

‘陀罗尼世世跟随菩萨,而诸三昧就不一样,有时候容易失去’故知陀罗尼一得永得,胜于三昧。

三昧修行,修习久了以后能成陀罗尼,三昧,只在心相应的时候现前。就好像一个瓶子,他还是一个胚,还没有经过火烧,虽然有瓶子的相,但是还不能装水。

陀罗尼就好像是经过火烧成后的瓶器,能够装水不会漏,所以,能持菩萨无量功德。虽然心不相应的时候,(例如心生烦恼),但是这陀罗尼常随人行,就好像影跟人的身体。

“及得一切陀罗尼门”。这个“门”比喻修学佛法的必经的门路。

这一句经文是讲慧。慧是怎么生的呢?慧是由定生的。所以佛教我们,要修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了就是智慧,有了清净心,智慧就现前,这就是陀罗尼。心不清净陀罗尼你得不到,你也不能开智慧。所以如果你掌握了陀罗尼,就是你掌握到了修学的纲领、成佛的纲领。展开来说,掌握了陀罗尼就是掌握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

再说一切法是从哪里来的?

“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法都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变现出来的,一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生出来的。一切法由心生,一切法再回归于我们的心中。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我们的自性。

一切法来源于我们的真心,再回归于我们的真心。所以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好多人都到外面去找法,错了!法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

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这四个字就告诉我们:自性是我们本来具足的,我们不要到外面去找。佛经里面说。我们的衣服里面本来就藏有一颗无价的明珠,可是我们自己没找到,还天天出去要饭。

下面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

这里的“华”是比喻菩萨一切殊胜的修学,叫“华”。

“严”是庄严。用这些修学的功德来庄严佛果。

华严三昧全称是‘佛华严三昧’。入此三昧,现见十方佛及佛土。也有的说,华严三昧就是三昧之王,也就是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就能在定中见佛。见到极乐世界。

什么叫华严三昧呢?

以一真法界为本体,为宗趣,为归尚,专心修习,达到一心,叫做‘华严三昧’。

这个三昧是以一真法界作为本体。什么叫一真法界?

没有对待,平等不二,所以叫做‘一’;就是没有二元对立,全部都是平等的。就是一。

真实无妄,所以叫做‘真’;都是真实的,没有假的。

融摄一切万法,叫做‘法界’,就是诸佛的平等法身,就是一真法界。

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所以叫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一部《华严经》最极玄妙的理体。

一真法界融摄万法,就是包含所有的法,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从缘而起,所以有了无穷无尽的缘起,就出现了无穷无尽的国土、无穷无尽的众生、以及无穷无尽的事相。这些事事物物,乃至一一微尘,都是从一真法界缘起所现的,所以各各都是一真法界,于此了解,就依此胜妙之解生起种种殊胜的行,行就是行为,行动,来庄严自己的佛果,叫做华严。

再看‘悟入’,悟是领悟的悟,开悟的悟。

‘入’就是常说的入定出定的入字。

前面我们说过,进入三昧是靠定力与智慧进入三昧的,这里说的是悟入华严三昧,那这里的悟入主要是靠智慧进入三昧,所以叫做‘悟入’。

‘随时’等于随念,要入就入,想入就入,中间不须要有过程(我们一般入定,要先端坐好,再澄心,不使妄念动,再慢慢地专一清净,达到定中境界,这个中间是有过程的),而这个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是不需要经历时间的。随著自己心愿,一念动就能悟入,所以说是‘随时悟入’。

这些菩萨们随时都能悟入华严三昧(一真法界),唯识自心。于自心完全明了通达,而且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这个境界完全相应,这才叫庄严佛果,华严境界。

好,继续往下看: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总持就是前文所讲的陀罗尼。

陀罗尼有四种:

一法陀罗尼,于佛的教法都能够记住不会忘记,叫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于诸法的深刻的义理、真实之义都能够总持不忘,叫义陀罗尼。

三咒陀罗尼,于一切咒都能够不忘,叫咒陀罗尼。咒指的是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声音语言,名为咒陀罗尼。得了陀罗尼就能知道咒语的一切功德,就能发挥咒语的种种功用。我们持咒语不灵就是未得陀罗尼。顶多靠大悲水治病。

四忍陀罗尼,安住于诸法实相叫做忍,得了这个陀罗尼就安住于佛的实相而不动摇,而不忘失。所以持忍,称为忍陀罗尼。

安住于实相,是禅宗。密宗、净土宗三宗共同的无上殊胜境界。

百千三昧:

三昧也指的是一样功夫修炼到家的意思。

“百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代表很多,指百千种功夫都修炼到家。无量无边三昧都得到了的意思。“百千三昧”就是无量无边的正定。

三昧是正定。定有无量无边。修定是含糊的说法。每个人都有定。有境界时不起心动念,不执著,叫三昧。

我们眼见色不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就在一切色尘里得到三昧了;

耳根听一切声音,不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耳根在音尘上有了三昧。

境界无量无边,三昧也就无量无边了。

比如有的人不要钱,看到人家有再多的钱也不起心,即在钱上得了定。但他好名,在名里就没得定。

百千三昧也是无量无边的正受,就是说生活、工作、环境等,正常、清净、平等、自在、快乐的享受。

‘百千三昧’,菩萨为什么要达到百千三昧呢?

《会疏》解释,作为一个菩萨,你要帮助大众救他们脱离贫穷苦难,就必须有种种技术、原料、资金、厂地等等准备。穷人太多太穷,需要得也太多,你为大众拔掉苦根,就要有种种的办法和条件,才能实现除贫的愿望,所以菩萨要通达百千种三昧。具有所有的三昧,这个叫做具足百千三昧。

所以,众生无量,每个人不一样,有人聪明有人笨,所以菩萨什么都要懂要精通,所以才可以度众生。如欲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

三昧久修就出生陀罗尼,就是总持。所以经中大士‘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两种都具足了。

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所以说,悟入“华严三昧”自自然然地具足了百千三昧。道理明白了,我们到哪里去求?须向自性里去求,不要向外面求。心外求法,那是迷信。我们现在好多同修,仍然是在心外求法。

为什么佛叫我们断烦恼?因为是烦恼障碍了我们的自性。自性不能现前,智慧当然就不开,就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我们把贪瞋痴慢去掉了,就是把障碍自性的染污去掉了。染污去掉了,我们的真心本性自然就现前了。

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染污?

《阿弥陀经》里讲得很清楚,有一句话叫“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恶世,正是我们现前所生活的时代。这个“浊”就是染污。

《阿弥陀经》里面的“见浊”就是我们的见解被污染了。

“烦恼浊”呢?就是我们的想法、思想被污染了。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理都被染污了。如果把这些染污去掉,恢复到清净,无量的功德就现前了。

这个老修们可能就认识得比较清楚,新的同修们可能对这句话理解不会太深入,咱们慢慢来。

大家知道佛菩萨和我们有什么两样?就是我们和佛菩萨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很简单,就是诸佛菩萨把染污都去掉了,而我们的染污是一点儿都没有去掉,全都保留着。除此之外,我们和佛菩萨没有两样。就是佛菩萨把染污除掉了,我们把染污留下了,舍不得除掉,就是这么一个区别。

好,这节课讲到这里,感恩,阿弥陀佛,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话无量寿经第三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