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佛坛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净土圣贤录》,共九卷,清代彭希涑撰。
作者彭希涑是彭际清(~)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荟萃以往有关修持净土者的事迹,编成一书,但始终没有作成。约在乾隆四十八年()以前,其侄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他就发凡起例,指导希涑先稽考经论,次及中国古来的著述,再续以耳目之所及,编成本录。
本刊全文连载,原文、白话与视频,欢迎学习与收藏。
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
(正传七十一人,附传十一人)
佛世差摩竭晋-阙公则晋-张野宋-张诠宋-何昙远宋-魏世子
梁-庾诜梁-高浩象隋-宋满唐-郑牧卿唐-李知遥宋-孙忠(二子)宋-左伸宋-孙良宋-贾纯仁宋-范俨宋孙忭(母龚氏)宋唐世良宋陆浚宋王阗宋-王日休宋-楼汾宋-张元祥宋-元子平宋-姚约(僧景懿)宋-梅福
宋-胡嵩宋-陆伟宋-阎邦荣宋-吴克己元-陈君璋元-王九莲(亡父)明-杨嘉祎明-陈道民明-唐廷任明-戈以安明-孙叔子明-郭大林明-刘通志(李白斋)明-郝熙载明-杜居士明-吴大恩明-吴继勋明-华居士明-顾源明-朱元正明-周廷璋明-程见山明-张守约明-庄广还明-鲍宗肇明-庄严明-*承惠明-闻启初明-沈咸(宏)明-朱鹭明-吴瞻楼明-吴鸣珙明-王醇明-陈至善清-张光纬清-袁列星
清-皇甫士坊
清-罗允枚清-周梦颜(王孟邻,余鹤亭)清沈中旭清杨广文清顾天瑞(陆氏,俞氏)清姜见龙清沈炳清王恭
《净土圣贤录》视频第七十二集
《净土圣贤录》(七十五)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
清-皇甫士坊
清皇甫士坊
●皇甫士坊,字子仪,钱塘人,世业医。士坊少读龙舒居士净土文,惕然深省。与思齐大师为方外交,笃修净业。
平居作净土诗,积百余首。今录其尤切要者。一云,
皇甫士坊。字子仪,浙江钱塘人,家族世代行医,年少时阅读龙舒居士的《净土文》突然惊惧震撼而心中有深切的省悟。士坊与思齐省庵大师为方外之交,因而专志修习净土法门。平时喜作净土诗,累积有一百多首。现今录其特别精要的,一者云:
大哉净土门,至简亦至易。持名愿往生,无人不果遂。凡夫根器薄,辗转生疑贰。自疑积习深,宿业难捐弃。复虑念力微,胜境莫能致。不知无始来,罪性本虚伪。但能持佛名,速灭生死罪。如风扫云雾,如灯除暗昧。云暗本非真,心空涤陈秽。况此万德名,感应难思议。如石性本沉,得舟终不坠。如人犯官刑,皇恩能赦庇。佛力妙难思,自力亦奇异。勿谓念力微,念力必如意。念比金石坚,念比锋刃利。念西决生西,念佛佛必至。先圣有格言,匹夫难夺志。
一云,
大哉净土门,至简亦至易。持名愿往生,无人不果遂。但是因为凡夫的根器薄劣,因而辗转生出疑惑二心,自己疑惑:我长久以来的习气很深,宿世的业障太重,难以消除。又思惟忧虑自己的念力微弱,所以极乐世界这种胜妙境界是不可能往生到达的。却不知道从无始劫以来,罪性本来就是虚伪不实的。只要能够持念佛名,则能速灭生死之罪。就如同清风吹拂扫荡云雾,如同灯光除灭黑暗迷昧。云雾和黑暗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只要能够令心空无所得,就能洗除心中旧有的尘垢。何况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随机感应难可思议。就如同石头的性质本来是会沉下水中,但是若能得到舟船的承载则终不堕落海底。又如有人犯罪而受到官府刑罚,但是若蒙皇帝的恩准则能得到赦免庇护。佛力虽然奥妙而难以思议,而自我的力量也是很深妙奇特。不要说自己的念力微弱,只要有念力必定能够如意。念力比金石还坚固、比锋芒的刀刃还锐利。忆念西方则决定往生西方,一心念佛则阿弥陀佛必定会现前。先圣有句格言说:“匹夫难夺志。”就是在指此事。’另一首云:
二乘见偏空,执理而废事。遂谓无净土,心净即土义。不知心与土,非一亦非二。诸土唯心生,一心众土备。极乐心之净,娑婆心之秽。极乐是虚名,娑婆亦应伪。爱重生娑婆,念专自西去。净秽既生心,土亦随所与。譬如一轮月,映入诸水内。水清月自明,水浊月晦昧。月比本来心,水比诸世界。一心含万刹,莫作有无解。无实亦无虚,事理两无诖。
又作十二时颂,曰,
二乘人的知见偏空,执理而废事。于是说没有西方极乐净土,和“心净即是净土”的义理,不知自心与国土,非一也非二。一切的国土都是由心而显现,一心具足了种种清净和污秽的国土。极乐世界是心之清净所影现的,娑婆世界是心之污秽所产生的。倘若极乐是虚幻的,则娑婆也应当是不实在的。贪爱深重则生于娑婆世界,念力专一则自然往生西方。净秽既然由心而生,而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是随著心所变现出来的,譬如一轮明月,映入种种的水中。水如果清澈则月影自明,水若是污浊则月影晦昧。明月比喻为本来的真心,水比喻为世界。一心具含万千的国土,莫作有无生灭的分别。究竟来说无实也无虚,事理也不可分开而互相对立。’又作《十二时颂》,颂云:
平旦寅,常时佛课在陵晨。一刻工夫十声号,能超生死出沉沦。希有法,妙难论,往生全以信为因。君能听受无疑惑,便是多生受记人。日出卯,朝露易晞人易老。试将亲友细寻思,眼前多少埋芳草。要修行,须及早,一寸光阴无价宝。闲时不肯念弥陀,直待临终空懊恼。日高辰,人世迁居必择邻。莫向人天求福报,寿终难免再沉沦。生忉利,作转轮,暂时快乐未为真。劝君念佛求西去,永作逍遥自在人。
天刚亮的寅时(凌晨三~五时),如同平常一样在凌晨课诵佛名。只要以一刻间短暂的工夫乃至于念十声的佛号,就能超越生死、跳出六道的沉沦。像这样希有难得之法,实在是奥妙而难以论述。往生西方全以深信不疑为因,若能听闻信受无所疑惑,便是累世以来被受记的人。日已出的卯时,朝露易失人易老。试著将亲友仔细地回忆思索,眼前有多少已经埋葬于芳草之中呢?要修行,须趁早,一寸光阴无价宝。闲时不肯念弥陀,直待临终空懊恼。日已高挂的辰时,人世间搬家迁居时,必定选择好的邻居。莫向人天求福报,寿终难免再沉沦。即使是生于忉利天,作转轮王,暂时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究竟的。劝君念佛求生西方,永作逍遥自在人。
禺中巳,食时处处炊烟起。自餐饱饭自充饥,自己修持了生死。子忆娘,母忆子,到底工夫全在己。拌舍身心见愿王,十万余程近如咫。日南午,佛日当空目不睹。一条直路少人行,反向长途受辛苦。不谈禅,不挥尘,念念弥陀常作主。虽然身未出娑婆,栖神已在莲华土。
太阳接近正中的巳时,接近吃饭的时候,处处炊烟升起。个人吃饭个人饱,自己修持自己了生死。念佛要如同孩子忆念著娘,母亲忆念著孩子,念佛的工夫到底全在于自己的用心。只要愿意舍弃这个身心而面睹阿弥陀佛大愿王,即使是十万亿国土也近如咫尺。日影开始偏南的午时,佛日当空,众生的眼睛却看不见。往生西方这一条宽广的直路很少人行走,反而向著遥不可及的生死长途忍受著辛苦。不用谈禅,也不必挥扫烦恼尘垢,只要念念阿弥陀佛、心中常能作主。虽然色身尚未出离娑婆世界,但心神已经栖息在莲华的净土中。
日昳未,六蛇共室真堪畏。出没阎浮是几遭,多生还不分泾渭。猛回头,涤尘胃,人命无常须不讳。死字常将挂在眉,才觉西方有滋味。
晡时申,叹息人身似转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休错过,莫因循,几多戴角与披鳞。千佛慈悲难救度,尘沙劫数自沉沦。
日正焰的未时,和六根*蛇共处在一室,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怖。出没此阎浮世界已经是无量次了,历经多生还是无法辨别善恶是非。猛回头,洗涤尘垢的心腹,人命无常不须避讳。常将死字挂在眉,才会觉得往生西方有滋味。太阳还光明的申时,叹息人身似转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不要错过,切莫因循,有多少人变成戴角及披鳞的众生。即使是千佛慈悲也难救度,尘沙劫数自己仍在沉沦。
日落酉,返照余光不悠久。堪笑愚人顾目前,死生大事君知否。臭钱财,闲茶酒,赚得凡夫终日走。波波不暇念弥陀,腊月到来空束手。*昏戌,一盏孤灯明夜室。上床别了袜和鞋,*梦冥冥黑如漆。叹人身,容易失,要出轮回须念佛。无边罪障一时消,佛光皎似千轮日。
日落的酉时,太阳返照的余光不长久。怎能笑愚人只顾目前,而你自己的死生大事你是不是知道呢?臭钱财,闲茶酒,骗得凡夫终日走。奔波匆忙而无暇念阿弥陀佛,等到腊月到来时却束手无策。*昏的戌时,一盏孤灯照明了暗室。上床别了鞋和袜,睡著后心志迷茫黑暗如漆。感叹人身,容易失去,要出轮回须念佛。无边罪障一时消,佛光皎似千轮日。
人定亥,富贵功名不常在。枕上*粱梦未醒,痴情犹自忧千载。略因循,成懈怠,一息不来穷劫悔。孤负西方老愿王,遥垂金臂恩如海。夜半子,净秽相形分彼此。不是娑婆苦折磨,谁肯灰心厌生死。既厌离,要知止,*金地上乐无比。眼前烦恼为谁来,都是西方促装使。鸡鸣丑,君愿往生谁掣肘。烦恼场中正好修,念佛须教心应口。离是非,无可否,凡事随缘我何有。但看莲华不陆生,结根偏在泥中藕。后不详其终。
(儒斋净土诗)
人声已定的亥时,富贵功名不常在。枕上*梁梦未醒,痴情犹自忧千载。稍微的因循,就成了懈怠,一息不来就要无量劫的悔恨。辜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悲父,遥垂著金臂等待接引我们、如大海般的恩德。夜半的子时,净土和秽土相形比较而分出彼此。若不是受到娑婆痛苦的折磨,谁肯灰心而厌离生死轮回?既已厌离娑婆,要知道栖止安身的地方,*金为地的西方净土即是其乐无比的究竟归宿。眼前的烦恼究竟是为谁而来,要知道这都是促使你整装求生西方的使者。鸡鸣的丑时,你若是祈愿往生又有谁能阻止。烦恼场中正好修行,念佛须教心口相应。离是非,无可否,凡事随缘我有什么可求的呢?但看莲华不生于陆地,结根偏偏在污秽的泥中而长成莲蕅。’后来,不清楚皇甫士坊的去向。
(儒斋净土诗)
↓净土圣贤录↓
(一)序(二)卷一净土教主第一(三)卷一阐教圣众第二(上)(四)卷一阐教圣众第二(下)(五)卷二东晋慧远、慧持(六)卷二
东晋慧永僧显慧虔僧济慧恭昙恒(七)卷二
宋道敬昙顺佛驮跋陀罗道昞僧叡昙诜慧崇昙鉴慧通(八)卷二
齐昙宏齐慧进齐法琳齐僧柔齐慧敬梁道珍魏昙鸾(九)卷二
北齐慧光北齐道凭北周慧命北周静蔼
(十)卷二
隋昙延隋道喻隋智舜隋登法师隋智顗
(十一)卷二隋慧成隋慧命隋慧海隋智通隋真慧隋法智隋法喜隋寿洪隋二沙弥(十二)卷二
唐善胄唐道杰(樊绰)唐灌顶唐僧藏唐道昂唐智琰唐等观唐道绰(道抚)(十三)卷二
唐普明唐德美唐慧满唐神素唐明瞻唐元会唐慧璇唐明浚唐善导(莲宗二祖)(十四)卷二
唐怀感唐法祥唐宝相唐功迥唐惟岸(小童子)唐法持唐怀玉(十五)卷二
唐慧日唐常慜(从游弟子)唐法善唐神皓唐道光唐飞锡唐齐翰唐自觉(十六)卷三
唐承远唐法照唐少康唐辩才(十七)卷三
唐善道唐智钦唐知玄唐端甫唐雄俊唐惟恭唐大行(十八)卷三
石晋志通后周可止宋绍岩宋守真宋延寿(莲宗六祖)(十九)卷三
宋晤恩(文备)宋文辇宋义通宋有基宋省常(莲宗七祖)宋知礼(二十)卷三
宋遵式宋义怀宋本如宋仁岳宋处谦宋慧才(二十一)卷三
宋灵照宋思义宋宗赜(母师)宋元净(二十二)卷三
宋从雅宋可久宋择瑛宋宗本宋有严宋妙生宋昙异宋善本宋宗坦
(二十三)卷三
宋中立宋元照宋法宗宋了然宋智仙宋智深宋思照宋若愚宋仲闵宋介然
(二十四)卷四
宋齐玉宋蕴齐宋道言宋元肇宋思净宋如湛宋宗利宋道琛
(二十五)卷四
宋子元宋妙云宋睎颜宋道因宋有朋宋惟月宋思敏宋慧亨
(二十六)卷四宋行诜宋用钦宋惟渥宋仲明宋冲益宋本空宋法因宋智廉宋慧明宋了义(二十七)卷四
宋慧诚宋祖南宋睎湛宋法持宋了宣宋昙懿宋太微宋思聪(二十八)卷四
宋净观宋利先宋师安宋如宝宋显超宋有开宋道生宋若观(二十九)卷四
宋莹珂宋智印宋戒度宋祖辉宋如鉴宋祖新宋文慧(三十)卷四
金祖朗元妙文元善住元旨公元性澄元蒙润元明本(三十一)卷四
元优昙元宏济元必才元悦可元维则元善继元子文元盘谷(三十二)卷四
元维则元善继元子文元盘谷(三十三)卷五
明梵琦(三十四)卷五
明妙叶(三十五)卷五
明可授明慧日明普智明景隆明宝珠明本明明义秀明雪梅明性专明祖香(三十六)卷五
明圆果明真清明明证(真定)明明玉明法祥卷五
明袾宏(莲宗八祖)(三十八)卷五
明如荣明如清明广制明真缘明传记(三十九)卷五
明德清(憨山大师)(四十)卷五
明传灯(四十一)卷五
明古松明仲光明金童庙僧明海宝明大云清无名僧(四十二)卷六
清智旭(莲宗九祖)(四十三)卷六
清如会清大勍清大真清道枢清崇文清具宗清读体清林谷(四十四)卷六
清万缘清胜慈清成时(四十五)卷六
清行策(莲宗十祖)(四十六)卷六
清海润清指南清超城清明宏清明德(四十七)卷六
清实贤(莲宗十一祖)(四十八)卷六
清明悟清德峻清闻言清道彻清成注清了庵
(四十九)卷六
清实定清实圆清恒一清慧端清法真清佛安
(五十)卷六
刘宋慧木刘宋法盛唐净真唐法藏宋悟性宋能奉宋慧安明袾锦明广觉明成静清潮音
(五十一)卷七
往生人王-乌苌国王
(五十二)卷七
七万释种晋刘程之隋徐孝克唐于昶唐马子云唐韦文晋石晋张抗
(五十三)卷七
宋文彦博宋杨杰(王仲回)宋王古(葛繁)
(五十四)卷七
宋钟离瑾(景融,松)宋马玗(永逸,婢)宋江公望宋陈瓘
(五十五)卷七
宋王衷宋张迪宋胡闉宋冯楫宋吴秉信宋张抡
(五十六)卷七
宋李秉宋陆沅宋钱象祖宋昝定国宋梅汝能明朱纲明陈瓒
(五十七)卷七
明-严澄明-蔡承植明-虞淳熙明-唐时
(五十八)卷七
明-袁宏道(宗道,登,中道)
(五十九)卷七
清-丁明登清-*翼圣清-金光前(龚氏)
(六十)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佛世差摩竭晋-阙公则晋-张野宋-张诠宋-何昙远宋-魏世子
(六十一)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梁-庾诜梁-高浩象隋-宋满唐-郑牧卿唐-李知遥
(六十二)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宋-孙忠(二子)宋-左伸宋-孙良宋-贾纯仁宋-范俨
(六十三)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宋-孙忭宋-唐世良宋-陆浚宋-王阗
(六十四)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宋-王日休
(六十五)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宋-楼汾宋-张元祥宋-元子平宋-姚约(僧景懿)宋-梅福
(六十六)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宋-胡嵩宋-陆伟宋-阎邦荣宋-吴克己元-陈君璋
(六十七)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元-王九莲明-杨嘉祎明-陈道民明-唐廷任明-戈以安
(六十八)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孙叔子明-郭大林明-刘通志(李白斋)明-郝熙载
(六十九)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杜居士明-吴大恩明-吴继勋明-华居士明-顾源
(七十)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朱元正明-周廷璋明-程见山明-张守约
(七十一)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庄广还明-鲍宗肇明-庄严明-*承惠
(七十二)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闻启初明-沈咸(宏)明-朱鹭明-吴瞻楼
(七十三)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明-吴鸣珙明-王醇明-陈至善清-张光纬
(七十四)卷八
往生居士第七:清-袁列星
光明佛坛历时7年耕耘正式升级3.0大版本
所有功能已升级,并全部更新至实修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