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监利地方丧葬俗礼,隆重背后却心伤
TUhjnbcbe - 2021/11/10 1:05:00

当大事

文/王为璋

一夜的雨兼雪,把江汉平原冻瘦了许多。原野空旷阔,冷冻飞雪旋,寒风刀刮骨,“万径人踪灭”。不宽的水泥路上着了凌冰,狂奔的电动车也诚实了许多,趋缓行进。银装素裹里的电动车停在伍姓人家门口,敲开避寒的大门,方知来者头戴孝帽,原来,彭李湾的伍家姑奶奶仙逝了,小伙子冒着风雪是来“把”信的。

一个“把”字,代表着荆楚文化的内涵:老人仙逝,寿终正寝俗称“白喜事”,既为喜事就应与嫁娶、迁新、满月周岁无异,非接即请,最低端也称“通知”。精华的内涵就在于这老人倒地不能“接”,也不能“请”,更不能(口头或电话)通知,对于老人的娘家,必须登门“把”信,得到音信,生离死别,娘家人也是非去不可的了。

生老病死是没有时间规定的,就是天气再恶劣,彭家人也得搭起“白喜棚”,当行大事。内亲外戚、孝子贤孙纷纷聚拢。

一阵炮竹,娘家舅侄伍善和带众人陆续进入哀堂:男子敬香化纸匍匐叩拜,东家分发白布孝帽。姑奶奶摊在用柴杆编织成的梿子搁置的榻上,梿子榻下放置一只木盆,盆底小水浅薄,水中置放一盏由碗盛载的青油灯,给阴暗的地下闪烁亮光。虔诚的家人通过灯照,告知“阎罗”姑奶奶身体通透,一尘不染,一世光明磊落。女身围坐姑奶奶榻前,皆动容垂泪。孝女梅英抚尸痛哭:“娘呀!亲人来了噻—,娘呀!起来迎接亲人噻—,娘呀!”纵使八十多岁,寿终正寝,想起老人的辛酸往事,处在生离死别,儿女无不泪如雨下。梅英的一腔一板,声声悲切,更似一颗颗催泪弹散弥空间,亲众、围观,无不泪眼婆娑。

娘舅亲人围榻而坐。舅侄女伸手翻动姑奶奶手中随身陪葬(因有舅侄孙,无论辈份高低,一律随孙辈称姑奶奶):四方手帕、纸扇、一串果饼、五色丝线挂着一把晶葫芦锯开的小瓢。小瓢穿有七个小孔,这七个小孔是女儿梅英前些时专门去街上学校找七个小姑娘,施舍小食品,用七根针分别扎穿的,喻意七仙姑下凡所制,专门在阎罗王的血湖池中喝污血而备置,想的是边喝边漏,老人少喝污血。这血湖池中污血也就是女性每月生理卫生,每每积攒,自成血湖。无论事实真伪、幻想神化,科学证明这女性生理现象都是繁衍世界的先决,女性,也就是母亲,至高无上!然而却生理现象成了母亲的罪过。

楚文化博大精深,口口相传,对于丧葬礼仪更是忌讳莫深。亡者为大,长期供奉的“天地国亲师位”也用一张簸箕遮盖。出榻前孝子跪请抹汗(清洁卫生)人,毛巾抹擦只能前三后四,单层(奇数)衣装,头巾、枕席,如是等项必须谨慎照办,唯恐偏颇左右,祸及子孙。特别是装衣时分,不得让尸体之手触及自己头部……丧葬俗礼——精深楚文化

道士或和尚(斋公)粉墨登场。伍奶奶倒地是彭家的大事,也是整个村子的事,男女老少都自觉行动起来,这些道士或和尚,就是被主事约人邀请过来的。先看时日,这天干、时日马虎不得。按照天干地支推算二十八宿: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成开皆可用,闭破不吉祥……戊己是重丧。犯重丧说轻是家运不顺,往重说就是重复死人,倒霉极端。掐了时日,文房拿出四宝,书写挽联,画出灵牌,起草各类求神通关文牒。剪裁一幅引路幡,挂上道教三極(佛教三佛)、十殿阎君,吹奏锁呐,动用鼓、锣、钹系列响器,悠悠扬扬,法事上场。

大称呼是迷信活动,求神敬菩萨,实际系列孝道大课,模拟人类的一些思想、行为,进行道德教育——

起初是明程。模拟的是“亡人从来没有走过地狱之路”,知晓地狱路线的道士给亡*指引行走方向、路线。生离死别,悲悲切切,先生们唱的也是凄凉婉转,低沉哀怨,一根引路幡左三圈右三圈地摇晃,随着唱腔,随着锣鼓节奏,三步一回头,五步一低首,踽踽凉凉,渐行渐缓,牵引前往。

每堂法事都有通关牒文,收堂时间都有疏文奏请,文中大意:说明概况,解冤释怨,敬请牛头马面释放**通关前往享受极乐世界。

“孝信匍匐,锣鼓停音——

“弟子拆开遥函所,白鹤衔去紫金丹——

“维

“大中华湖北省……

信仕弟子彭XXXX及合家人等敬上”

伍奶奶有四个儿子,按照地方风俗,每个人尽孝一天就是四天,但太过铺张,*府也得过问,只能安排三天,这三天时间挤得满满的,除了吃饭,“法事”不停,道场间隙打丧鼓,当然丧鼓也是唱“孝歌”。现代播音设备,两个广播八字分开架在二楼,音响应远,十里开外也能鸣响,近处人家就烦不胜烦了。有人背地里说:活人吵死了,伍奶奶吵活了。幸好彭家丧事在腊月,特别有些丧事出在栽秧时节,那就更烦吵人了。

争分夺秒。丧豉停歇,法师登场,拜求神灵,忏悔往常过错,简称“拜忏”。人生中,为了生存,有意无意都“违反”天规,比喻杀生,吃晕腥,都是过失,比喻贪念贪占、欺男霸女、偷窃强占、损人秽语、杀人养命、骗财骗色……皆属罪恶。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到了终结时期。

为了减轻“阳间”罪恶,“阴间”少受折磨,只有拜请各路神仙,减轻罪孽,从轻发落。好比交通违规,罚款扣分,解决问题,开闸放行。

求请菩萨,法师都是毕恭毕敬,边唱边拜,一请一跪一叩,香火不断,*钱常升。这些请来的神灵好比联合国首脑出场,一一简介,唱有四言八句。可想而知,这一一请到的神灵没能在当时代,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怎能供于上天,常常被人类叩拜?人间谁肯诚服?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志心皈依的弟子付出了多少艰辛困苦,为人类做出了无量善业,才能位列仙班,享受人间香火。

历史冗长,古典意境精深,神灵名称古老别曲拗口,法师只能照本宣科,如果荒涎信口,罪责必降其己身。曾经传说一位法师无意念错经书,过后得了一场怪病,脚瘫手软,四肢无力,夜不能寐,县城省城检查诊治无果,后来请求大神,告知“差了”他人一串“经”文。

这些唯心的说法不可当真,但积德行善,荫蔽子孙,传承几千年,却是不变更的铁律。无论哪朝哪代,制度、法律、规定,无穷翻新,但不变的是慈悲、善良、宽厚、仁爱、诚信、孝顺。

夜幕降临,正是招*演*时机。孝堂门外好似电影拍摄场景,重新布置一番:五方五帝、血湖池、奈河桥,一应道具铺展。乐器响起,法师各执法器舞动跟进,口中唱辞不断,莲步身手演绎。先拜东方青帝,再拜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帝,着古典文化,释现代科学,万事万物,万种生灵离不开金、木、水、火、土,缺一不可生成,又是一种科学文化推广。

血湖“池畔”,孝子贤孙,内亲外侄手捧青香,一律跪下,围成圆圈,身形匍匐。“目莲和尚”手持秤杆(禅杖,道具)跪地膝步,孝子端着母亲灵牌,跪地倒退,围绕用两条长凳上,四脚朝天倒放着的小桌,四色剪纸封住小桌四面,中间点着一盏忽明忽暗蜡烛,蜡烛下放着一盆红水(象征血湖池水。其实是红糖水)。乐器阴沉,“目莲和尚”音质悲切,地狱十殿,殿殿寻娘亲。“闻到西方有如来,琉璃宝殿座莲台,七重琅玑树沙婆,到此花开亲见佛。

“俺伽罗耶莎婆珂…目莲举目看,雾漫气腾腾,祈求秦广王,寻见老亲娘……

且跪且行,悲悲切切,声泪俱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不知父的恩!

檐前滴水无差异,人生规律是自然。十月怀胎娘辛苦,孝顺儿女报恩情:

一月怀胎在娘身,无踪无影又无形,露水洒在花蕊上,孩儿不觉在娘身。

二月怀胎在娘身,茶不思来饭不亲,口中不语心中想,孩儿腹内母知音。

三月怀胎在娘身,衣裤不敢紧系身,眼发黑来头昏眩,只想酸味口内吞。

四月怀胎在娘身,身无力来手无劲,平地好比上高山,一个身子两个人。

五月怀胎在娘身,面*肌痩不成人,无事不从镜前过,面容憔悴变身形。

六月怀胎在娘身,手不巧来身不灵,狠下心来勤家*,汗流满面湿衣巾。

七月怀胎在娘身,走路睡觉不安宁,走路怕扭儿的腿,睡觉又怕伤儿身。

八月怀胎在娘身,头昏眼花步难行,你娘怀你多受苦,孩儿肚内转翻身。

九月怀胎在娘身,身上无力重千斤,孩儿高兴踢娘肚,抓娘肝胆痛娘心。

十月怀胎在娘身,儿在腹中要降生,儿奔生来娘奔死,娇儿平安才放心。

为娘紧咬口中牙,忍痛受疼儿出生,不管是男还是女,只求娇儿平安身。

生下孩儿娘更苦,教育儿女长成人。父是天来母是地,父母恩情比海深。

为人若忘父母恩,如同花木烂了根。孝敬父母不要等,可怜天下父母心。

古人行孝常记谨,以下就是孝道人。孟宗孝哭竹生笋,王祥求鲤感动人。

董永卖身为葬父,七姐感动下凡尘。感恩娘亲怀胎苦,报答父母养育恩。

可怜天下慈父母,养育儿女费尽心,倘若儿女不尽孝,枉来人世走一遭。

是情感流露,是触动心灵,是角色使然,“目莲和尚”声泪俱下,鼻涕横流,带动孝男孝女更是号啕不止。孝女梅英早己声音嘶哑,跪在一旁的伍善和劝也劝不住,一哭一拜,哭泣的言语中透露着对不起母亲,对不起伍家的亲人。

十月怀胎颂扬罢,十跪父母感恩来;

一跪怀胎娘遭罪,一朝分娩娘心宽;

赤身无有半根纱,嗷嗷父母要吃穿;

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二跪病患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

东拜菩萨西求佛,焚香抽签问仙丹;

孩儿病情稍好转,父母方能展笑颜;

三跪童儿学试步,恐跌怕火防水边,

时时刻刻心操碎,步步躬腰用手牵;

学说能动三岁满,律规礼貌父母欢;

四跪起步送学堂,望儿发奋出圣贤;

衣帽鞋袜皆办全,冬厚夏薄雨送伞;

先生打儿娘心酸,指袖掩面眼躲闪;

五跪父母恩似海,为儿花钱心不痛;

早起晚睡挣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

莫让孩子差他人,恨把*土变白金;

六跪儿女出门行,梦*都在孩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祷告神灵保平安;

倘若音信长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男女一样重,男婚女嫁结姻缘;

观言察色假回避,高攀低就十样全;

出力出汗钱不尽,风光过后把帐欠;

八跪儿女立家业,父母操心仍不断;

千辛万苦都甘愿,父母恩情万万千;

如若幼小娘不管,儿女那能有今天?

九跪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

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

儿女回家笑常在,颠前匍后忙炒菜;

十跪二老常病患,硬撑忍痛不说难;

但愿二老常健康,儿女团圆慰欣然;

父母百年闭了眼,几多儿女在边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多事皆容缓,孝敬父母时不容,

失去何处能寻找?后悔不如早陪伴;

在生不舍鸡一只,死去何须用牛祭?

儿呈欢来孙呈笑,陪伴就是感恩到!

一曲悲情演唱,触动几多心灵?“目莲和尚”汗流浃背,孝男孝女泪洒成河。锁呐伴奏,乐器紧密,孝信分发母亲“血湖池水”,(喻意)减少母亲灾难,以示感恩。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也有无知者一旁冷嘲热讽,影响“气氛”升华,“目莲和尚”借着擦抹眼泪,将鼻涕甩在无知者脸上。

无论“阎王”真假,“目莲和尚”情真意切,演绎了这堂生动的孝道大课,无不对尊老爱幼的社会良好风气是一场酣畅淋漓传扬教育。

转到奈何桥头。奈何桥,略晓神*的朋友都明白,阴阳两隔,孟婆汤。这儿只是一个虚拟的道具:村子里借来的八仙桌,第一层四张,第二层三张,第三层两张,再用一块门板,象征一座桥梁,上面用白布从头牵到尾铺垫。桥墩落脚的地方都点上香,烧过纸,这里都有牛头马面在此把持。

舞台戏曲艺术、电影艺术除去美观,终极目的就是教育人们正确观念,弃恶从善、诚信守德。乡村旧礼也是如此,渡桥是一种假设中的亲人陪伴亡者过桥西去。

为了“升华”桥的魔力,众法师着法衣带领孝子贤孙拜桥(盘桥):长长的队伍,绕桥盘旋。先是每处桥墩敬香烧纸,后由法师演绎水流动态:时而缓缓清平,静寂悠悠;时而波澜壮阔,旋转汹涌。奔涌的浪潮,激荡回返使一场哀思演练出热情高涨。主事早己点燃鞭炮以示造桥成立,法师汗流浃背。

伴随锣鼓,锁呐接韵,法师一腔一板,孝子贤孙头顶长白巾,手捧青香,哀伤啼恸,引领亡*,踏上“奈河桥”:

引上金桥一步一登地

望见家乡鼓乐喧天地

儿女哀哀难割又难舍

昔常欢愉怎得重相聚?

引上金桥二步登二地

造孽众生苦海常漂溺

马面牛头那有能相识

愁杀亡人两眼双流泪

引上金桥三步三登地

大悲救苦奈河江心内

房前屋后遗存声与息

有缘众生得上金桥会

金箱银柜一别两清离

归去来兮同赴莲花会

紧衣缩食赤裸上桥梯

引上金桥四步四登地

苦海茫茫朝雾漫天地

浪涌洪波漂荡孤**

紧张惊悚*飞魄胆悸

引上金桥五步登五地

随道幢幡天尊来提携

举目抬头家乡城埃里

儿女亲亲哀嚎悲哭泣

引上六桥六步登六地

玛瑙阶前*金琉璃地

白玉栏杆滚滚奈河水

景色忽忽叹杀亡人*

引下金桥七步七登地

七真九宸霞光冲天地

难比凡间世俗人烟集

有口难言叹杀亡人*

引下金桥八步登八地

四面八方渺渺茫茫的

抖擞精神步步投诚礼

来赴道场同建蓬莱会

引下金桥九步登九地

九头狮子瞻仰*金体

在世为人百般营家计

今日空空拍手长叹气

引下金桥十步十登地

十方救苦天尊来赴会

唯愿慈尊忏了亡人罪

默佑孝眷代代享富贵

时至凌晨方才休息,伍善和夫妇才能在一起说上话,老婆告诉伍善和:姑奶奶的死似乎有些疑虑。其实,善和也在猜想当中:八十岁老人仙逝很正常,但表妹梅英(伍奶奶女儿)哭得声嘶力竭,而且口口声声说对不起;四个男老表也是从不敢四眼相对。议定明天再作些查询。次日,击鼓升堂,法师登上殿歌《九幽》

所谓上殿,就是拜请阎王十殿。如果去过武汉归元寺的朋友,在罗汉堂大门前右侧,就设置有系列的阎王十殿,分别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

十殿阎王各司其职,比喻一殿秦广王专司人间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

凡世人死亡,在生都有阴阳薄,善人寿终,便由阴差带引,或登天堂,或转生富贵人家;如果功过两半,阎王将其再投人间做普通凡人;恶多善少者,须到孽镜台,“孽镜台”高约一丈,镜大二围,向东悬挂,上有横匾书七个大字:孽镜台前无好人。特别是在阳世作恶多端的**,可以看自己在阳世所犯一切罪恶,好似一部无声电影复制在银幕上,重现往昔身影。之后,根据其所犯罪孽,一如法官量刑,分别带入各刑场受刑。

当时何知功过薄,慈善仁义为世人。

*金万两带不了,一生罪孽尤在身。

这种作恶多端的人,范围非常广泛,比喻损人利己、欺凌弱小、残害善良、忘恩负义、大逆不孝、生性好杀虐待牲畜、谋财害命、挑拨是非制造血案、以及一切丧心害人行为,集罪孽一身,根据实际资料,审判押到二殿进行刑罚。

特别是不顾养育恩德,因区区小事随便轻生自杀者,一律从重处罚;更有轻生自杀,阴*不散,心有不甘,夜半吓人的,除各殿受罚,处罚永不超生。

二殿楚江王,好比监狱长,设有大小十六个小地狱:黑云沙、粪尿泥、五叉、饥饿、渴小、脓血、铜斧、多铜斧、铁铠、幽量……

三殿宋帝王。阳世为人,不思君德恩,民命重,膺位享禄,不坚臣节、不顾民生;士庶见得忘义,夫不义,妻不顺……

大文豪鲁迅先生也曾经写过的作品里“豆油跌倒小地狱”说的也是人在阳世间所有罪孽的惩罚。

其实,当今社会,也有很多集体单位、部门组织体制成员进入监狱进行前期教育,防止违法乱纪,与之相似。

法师虔诚,香纸常升,唱词宛转,情真义绝。奉劝世人多行善念,修功积德。使之心灵清静,思想安定、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吉利永久。

至心奉法,丰衣足食,家庭和睦,福禄绵绵。

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祸者转福。

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

所言所行,人天欢喜,种植善根,成仁成佛。

这十殿阎罗个个拜请,大大小小地狱唱到,法师己是喉干气塞,时间己然到掌灯。是晚,一场重要的法事继续进行:赈济。竖起招*幡,招引孤*野*来受香引。

姑奶奶正寝非寿终

前面法师唱善语,后面,娘家舅侄伍善和在了解姑奶奶的死因。

姑奶奶膝下四子,经济状况各有高低:老大最先离开原居,搬迁在远边做了房屋,并不大;老四读书在城市上班,乡下没有住所;老二老三春上商量拆了旧房,起楼房,姑奶奶特别开心,儿子们有成就,改造居住环境,老人举双手支持。

想不到的是,老二老三的楼房盖成,却没有老人的房间。兄弟妯娌一商量,就在两栋楼房中间的巷子里,砌上两堵墙,简易地盖上天盖,把老人请了进去。夏天严热,逼仄的巷子,两边不见太阳,阵阵穿透风,小屋内也不算酷热。立秋一过,小屋里就要穿夹衣服,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重阳风一起,这逼仄的小巷子,穿堂阴风更是惨惨凄凄,格外寒噤。老人最先是告诉女儿梅英,这屋子寒冷。梅英用稻草在墙外塞了缝,墙内拉了一张旧床单遮掩,感觉暖和了很多。

但阴惨的风总是狠*地侵袭老人。老人冷得不行,去找老二老三,三媳妇事先就警告过丈夫,不得进入。二媳妇说马上要娶媳妇,也没地方。老人没有去找老大,老大的情况她熟悉,一是腾不出位置,再是老二老三拆了老房子,按常理应该由老二老三提供、安排住处。老人不想给儿子添麻烦,造成子媳矛盾,咽下了后边的话。但老天爷阵阵降温,冻得老人实在无法入睡。

无可奈何,老人拄着拐杖,蹒跚两个多小时,去找住在远端的孩子们的小爷爷(丈夫的弟弟)。小爷爷也是掉了牙齿的古稀之人,静静听完申诉,答应明天去解决伍奶奶住房防冻的事。想不到老三家“水都泼不进”;老二家的楼梯间也不给。而且小爷爷说暂住过冬天,再搬进小屋也没准。

从伍奶奶去了小爷爷家,天天望着小爷爷来路的方向,却不见小爷爷的身影,心里明白没了希望。数九寒天,阴风洞穿,粒粒雪籽敲击屋顶,伍奶奶硬是不敢进寒屋,进屋更加打寒战。她拄着拐杖,从老二的门前走到老三的门前,再从老三的门前走到老二的门前,去去来来,来来去去,蹒跚返复,一直走到老二家窗子的灯熄了,老三家的灯也熄了……

一夜寒风,一夜雪飘。大千世界,茫茫白原。惧寒的村民畏缩在被子里,只有儿个勤奋的孩子背着书包,向学校行进。突然一个学生惊叫:呀!伍奶奶吊在门廊上。

得到如此消息,伍善和心里五味杂陈,更是翻江倒海。姑奶奶含辛茹苦为彭家舍生忘死,没日没夜,到如今不得善终,一双泉涌脱眶而出,连着捶胸顿足,嗷吼难制。

外面紧锣密鼓,房内哭喊连天。毕竟年过半百,毕竟行*管理多年,伍善和在子侄妻儿的劝说下控制了自己:姑奶奶啊——!姑奶奶毕竟是他人的母亲,自己只是舅侄;自己的儿子对母亲都这般残忍,舅侄又能怎么办?再者:把他们告到派出所,让他们坐牢,是可能对他们进行严厉地教育,却坏了他们的名身,同时也坏了姑奶奶的名节,只是两败俱伤,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丧葬是大事,伍善和是明白人,不会造次,也不能造成次,只能控制自己,更要控制家人。送伍奶奶上山

三日早晨,两条龙灯,两套腰鼓,一套六合班子(乐队),十六个丧夫(抬丧人),白孝帽、白草帽、白腰带、解放鞋(过去是草鞋),事事俱备,人人守职。

法师祭杀戒,放过起身炮,丧夫齐声吼,灵柩出厅堂。紧接着两把扫帚落地,掀去一切牛*蛇神,送伍奶奶上山。

前边有人提了篮子,陆续丢下买路钱。

锁呐幽扬,哀曲低沉远应,《想起娘的苦》悲切神伤。

一条长长的白布,系在丧架两边,形成长形圆圈,孝子、孝侄,内外孝众手捧“讣棍”(一种用纸条缠绕在麻梗上,三尺长短灵棍。人多势众,“讣棍”丛丛,说明子孙发达,在丧事中也是一种氛围),围在其中,乡邻百姓几近千众,随着丧夫吆喝,缓缓行进。

丑孝子头带孝帽长巾,腰系毛草要子。老大双手捧着灵位,老四捧着遗像,靠近棺材,被人搡扶,望着母亲棺木,渐行渐缓,倒退而哀。丧葬队伍浩浩荡荡。

丧夫抬着伍奶奶,沿着伍奶奶曾经生产劳动过的路线,且行且缓,最后一眼门前树;最后一眼苗圃菜;最后一眼鸡鸭鹅;最后一眼儿和孙……左邻右舍好乡邻,最后一次辞别行,沿途乡邻摆上路祭,清香一炷,鸣鞭放炮热情送行,孝子作揖回礼。停歇间,孝子孝孙随即跪倒一片,丧夫一声“起——”,孝子缓缓起步向前。

鼓乐不断,双龙盘朝。孝者哀号沉寂前行,观者空巷沿途送往。

早有法师安排:明程、沐浴、成服、入殓、出柩、落字、谢土、安灵,各项阴阳交割袱包纸钱随着程序,一并运至“山上”。

伍奶奶入土为安。“接灵”摆开路长:奶奶膝下女性,沿途排开长蛇阵,跪请奶奶灵*进祖归宗,安放灵位。

大事己成,伍善和克制情感波动,一路悲伤伴送姑奶奶,一路深思熟虑,在家庭友爱和睦会上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山户人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到不到祖母体弱多病,那年奶奶更是一病久拖不起,夫妻一商量,趁孙儿上学把老人送上了远山。

“孙子回家不见了房里的奶奶,还有竹床。就问爸爸妈妈:奶奶呢?爸爸如实回答:送到了山里。又问:竹床呢?爸爸嗔怒着:你小子真坏,舍得了奶奶!还舍不得竹床?

”孙子说:不是不是,不是我舍不得竹床,是到你们老了,我用什么把你们抬着送出呢?

家庭会上死一般寂静。

(书写此文得到陈清虚先生多方专业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王为璋

1
查看完整版本: 监利地方丧葬俗礼,隆重背后却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