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是最古老的期货品种。然而农产品价格受种植面积、气候、产量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有丰产歉产之分。因此,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增多而波动更为频繁,有没有一种方式准确预测农产品产量,提前预警分析大宗农产品市场走向和趋势呢?
大气层外如何区分两种不同农作物?
世界上没有两个作物是一样的,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
世界上不同物体,在我们眼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这些都是因为人眼接收到物体反射的光波不同。而卫星遥感技术正式基于这种原理,只不过他更为依赖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电磁波、红外辐射、微博,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依托的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正在实现,科学精准的农产品种植量、产量农情数据,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中重要的决策依据。
目前,每天有千余颗卫星环绕地球,而且卫星数量仍在急速增长中。卫星采集到的影像,让我们更清晰地观测到地球表面以及其附着物。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测量植物如何反射或吸收电磁辐射。根据植物反射回来的光谱,可以评估植物的长势从而推断未来的可能产量。
(实地调查与实地解译)在遥感技术应用上,卫星传感器可以根据被拍摄物体的形状和纹理来检测能量如何传播、吸收或反射的整个过程。从而,得到以数字标记的各个像素的网格状图像。我们可以基于其反射特性来识别不同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农作物和其他土地覆盖物。
农产品产量预测的前瞻性工具
在农作物种植和产量形成过程中,传统方式一直采取现场采样的形式,这样做耗时耗力,获得的数据成果也不尽人意。而卫星图像则通过不断地、高频率的方式直接监测作物状况,同时结合社会自然环境等历史数据,综合且系统地进行统计预测。
珈和针对中国复杂的地块情况,研发了针对性的深度学习算法,并高度整合国内外的卫星资源,广泛与各地高分卫星中心合作,形成了集卫星影像采集、储存、处理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珈和制图:黑龙江某地水稻亩产预估分更高的效率、更短的时间、更低经济成本、更准确的数据成果,让卫星遥感成为检测作物变化的前瞻性工具。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应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甘蔗、水果、茶叶、棕榈、大麻等作物的生长周期,已经能很容易被卫星检测到。通过监测,我们能很快得到作物的发育、成熟、衰老、收获的物候周期生长指数和数据。并可以将本季的生长数据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不同时期作物的健康情况和预测未来状况。
(珈和制图:黑龙江某地玉米亩产预估当然,遥感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对气象和自然灾害影响的评估。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气象灾害究竟影响了该种农作物多大的种植面积,并在这些面积产生了多大的产量损失影响,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信息和数据。
快速解读影响期货市场的关键因素
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说,及时分析、快速反应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干旱、冰雹、火灾、洪涝、台风、病虫害等极端情况的出现后,期货商需要知道精确的影响范围。而传统的信息收集、反馈、分析模式,十分低效和不准确。
(珈和制图:鄂伦春自治旗气温监测)珈和则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得到迅速的大面积的精确统计。借助卫星遥感和地面雷达,可以准确地锁定灾害范围和预估灾害损失程度。通过农作物的遥感影像,珈和可以精准测算出农作物的损失程度,从而进行产量反演推算。
这个过程不仅是卫星技术的应用,更是将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
(珈和制图:新疆某地棉田风灾监测)珈和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新疆某棉花种植区在年先后遭受了风灾、冻灾等多重自然灾害。借助上述卫星遥感技术,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珈和帮助客户精准确定作物的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并给客户提供了从投保标的确认到最终赔付的准确数据,为农业保险机构和农户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理赔效率、降低了投保理赔的成本。同时,也为该区域棉花产量的预测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珈和目前的客户群体是种植企业、农业监管、农业保险、农业贸易、农业科研等部门和机构,珈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全新视角和更为高效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渠道。
随着我国高分系列卫星不断发展及商用卫星的增多,丰富了遥感影像数据的类型,同时也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为农作物精准监测提供高清的数据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珈和科技通过卫星数据、气象、土壤、历史资料等多模态数据的同化处理机制,将大数据与农业产业规划模型、种植识别模型、长势监测模型、产量预估模型、灾害监测模型等有机融合,构建农作物生长全程精准监测决策模型,进一步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农业产业提供智能化、多元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