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茶言茶语丨盘点我国各地饮茶方式,你喝过几
TUhjnbcbe - 2025/3/1 18:27:00

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尤其受地域环境影响,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发源于中华大地,渊源流传至今的茶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融入到了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之中。于是,便诞生了超具地域特色的饮茶方式,作为爱茶人士,怎能错过对茶的探索!

北京大碗茶

这种饮茶习俗在中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闻名遐迩,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

图源/电影《北京大碗茶》

无锡元宝茶

元宝茶茶艺是中国传统年俗,源于江南无锡一带的农村。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同时青橄榄又名“大福(腹)果”,且有“请过来”的谐音,春节期间用青橄榄泡茶招待客人不但象征主人好客,而且可去腻消食,所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元宝茶,即普洱元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易武地区。这种茶外形条索紧直如针,色泽嫩绿,毫尖银色,油润光滑。泡上一杯,其味芳香鲜醇,清凉解渴。

图源/百度百科

江西修水芝麻豆子菊花茶

修水菊花茶,是江西省修水县的特色饮品。特点是以修水本地腌制的盐菊花为主料,配以茶叶、芝麻、黄豆、萝卜、柑桔皮、生姜、茶芎(又名抚芎)、花生等佐料,冲泡成色、香、味俱佳的“什锦茶”饮品。此茶在修水家家必备,为待人接客之佳品。

图源/网络

安化状元茶

湖南省安化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竹阳坡上竹阳亭,竹阳亭里煎茶滚。赶考学子喝一碗,金榜题名跃龙门。”故事说的是清光绪年间,一位举子上京赴考途经竹阳坡时晕倒,茶亭主人取出茶叶泡给他喝,举子进京考中状元,前来致谢挥毫写下了“状元茶”三字,茶亭主人便把字贴在茶亭里,“状元茶”因此得名。如今,很多高考生考前会去竹阳坡茶亭喝茶,希望讨金榜提名的好彩头。

图源/网络

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的传统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盖碗茶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盛行于清代的京师,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故后来各地都流行。

图源/纪录片《我的城》

广西柳州三江油茶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是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侗族、瑶族人民待客的传统饮品。

三江油茶一般用谷雨茶饼为佳,先少量水煎炒洗茶,少量茶油煎炒出香,然后加入山泉水煮三滚,竹漏滤汤,少许食盐,浇入备足茶配的茶碗里,吱吱作响,那是米丁与油粿吸收茶汁的声音。

茶配:葱花,米花,米丁,油粿,汤圆,糍粑,糯饭,河虾,猪肝粉肠,鸡蛋瘦肉,绵酥红豆,花生黄豆,香椿韮菜,四季时蔬均可入茶,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侗族油茶分咸茶和甜茶,尊重客人的口味习惯。

桂林恭城油茶与柳州三江油茶区别在于无须槌打,不下姜蒜。

图片来源/风味星球

广州早茶

广州早茶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早茶不仅仅是茶,还包括各式精美可口的点心。广州人品茶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次,最为讲究的当属早茶,清晨起床,拎份报纸,到茶楼点“一盅两件”,就是老羊城人惬意一天的开始。问位点茶、揭盖加水、扣指茶礼……看似随性的早茶,也有一套的专属茶桌礼节。

图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广东擂茶

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九层塔(也叫金不换)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故又谓之擂茶。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咸茶的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或谈见闻时事,主人则不时添上咸茶、炒米等进行劝饮,众乐陶陶,别有一番情趣。

擂茶根据地区还分为:汕尾擂茶、桃江擂茶、土家擂茶、安化擂茶、武陵擂茶、于都擂茶、揭西擂茶、瑞金擂茶、将乐擂茶等。

图源/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

潮汕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源/卓淳歌曲《工夫茶》MV

藏族酥油茶

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藏族饮茶方式主要有酥油茶、奶茶、盐茶、清茶几种方式,调查结果表明:藏族酥油茶是最受欢迎的饮用方式(平均达73.9%),其次是奶茶。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藏族家庭里一天至少要饮三次茶,有的甚至多达十几次。简单地说,将特制的茶叶成汁,加以酥油、食盐和精制的香料,在茶桶中用茶杆搅拌成水乳交融状,即是酥油茶。

藏族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藏语为“恰苏玛”,意思是搅动的茶。并加有多种食物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图源/百度百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言茶语丨盘点我国各地饮茶方式,你喝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