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一.五代故事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年)九月。
前蜀皇帝王宗衍很喜欢cosplay——皇帝也是人嘛,谁还没有个个人喜好呢?
非要说王宗衍的爱好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王宗衍的口味太过下流。
他喜欢大宝剑!而且还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求近臣也参与进来。
文思殿大学士韩昭、内皇城使潘在迎、顾彦朗的儿子武勇军使顾在珣都在其列。他们按照王宗衍的安排,都扮演狎客,陪着老板在禁宫内大宝剑。
至于提供服务的,都是王宗衍的宫女。史称:
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鄙俚亵慢,无所不至。
大白话就是怎么三俗怎么来,人家王宗衍好的就是这一口!
估计有小伙伴儿会说:伟大如唐玄宗不也干过类似的荒唐事嘛,比如娶杨玉环,再比如放纵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的暧昧。王宗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帝王枯燥生涯的基操,顶多……也就是有一丢丢过分罢了。
真是这样吗?不妨看一下与此同时,中原的李存勖在干什么吧。
就在这个月,中原地区发生了一件小事儿——康延孝带着百余亲卫跳槽到了后唐,详见。
小伙伴儿站在上帝视角,当然清楚这件小事儿算是推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掌握了后梁虚实的李存勖就此决定:冒险走郓城直趋大梁。
这么一对比,用过分来形容王宗衍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那,又会有小伙伴儿问了:王宗衍这么胡闹,国家大事怎么弄?
嗯……荒淫如王宗衍,也认同国家大事很重要,是得找个人管一管!那个谁,对,就是你,枢密使宋光嗣,你把这一摊事儿挑起来吧!
就这样,王宗衍就把国家交到了宋光嗣一伙人手里。
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宋光嗣又惊又喜。喜的是权力来得太容易了;惊的是如何才能够维系住这份权力呢?
思来想去,宋光嗣决定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在残唐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他的前辈,权宦仇士良曾向其后辈传授控制皇帝的经验:
不要让天子闲着,应该常常以奢靡来掩住他的耳目,使他沉溺于宴乐中,没工夫管别的事情,然后我辈才能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不让他接近读书人,否则,他就会知道前朝的兴亡,内心有所忧惧,便要疏斥我辈了。
简言之,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过来办就万事大吉了!
有标杆,一切就都好办了——照方抓药就是了!
从此,宋光嗣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王宗衍的私欲——人的精力就那么点儿,专注在享乐上,自然就没办法再去思考公事了。
王锴、庾传素身居宰相高位,却一心想着如何维系自己的位置和票子,全然没有劝谏纠正的想法和行动。
按说,皇帝本人全无心肝、同僚明哲保身,还有同伙儿拼了命地把皇帝往邪道上领,潘在迎之流应该放宽心去享乐了。
但人家可是有想法的主儿,还是担心有人会直言规劝。就不停给王宗衍洗脑,让他把胆敢谏言的人都杀了,理由是“免得这些妄人指摘朝政、诽谤国家”。
这……应该算是另类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事实证明,潘在迎的想法不算过虑。不少铮臣不顾佞臣打压,挺身而出。
嘉州司马刘赞献上,并作诗借古喻今;贤良方正蒲禹卿的策言措辞恳切。
但,王宗衍的态度很奇怪,既不下旨降罪,也没接受建议——真正全无心肝!
庚戌(初九),重阳节。
王宗衍以过节的名义在宣华苑设宴款待近臣。
……嗯,节日有点不那么够用了!
趁着王宗衍喝高兴了,嘉王王宗寿极言:国际大环境恶劣,国内又是公知遍地、贪腐横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说到心痛处,涕泪横流。
韩昭、潘在迎吓了一跳,赶紧插科打诨,都起哄:嘉王什么都好,就是酒德差,一喝多就哭。下次得多吃点花生米了!
这么一搅和,严肃的公事就沦落成庸俗的酒桌笑谈!
如此,于王宗衍而言,王宗寿的苦心劝谏说过便完,全无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前蜀的这场宴席的整整一个月之后,后唐铁骑踏入大梁!
再之后,李存勖的目光就要挪向既富且弱的前蜀了!
二.总结干货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