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正当时
莫负好春光
十
二
花
m田
法一二
法一:前二句陈述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拙作:《无客》之一
蕊紫枝红近晚霞,阳春三月看桃花。
山前树下空如也,凉粉摊姑徒自嗟。
法二:前二句说一事铺垫,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拙作:《无客》之二
不见花间伏醉仙,亦无麻友彻霄天。
惟余一片春江水,正是红阳下柳烟。
法三四
法三:第三句故作设问或假设,第四句回答。
例:《落凤坡吊庞士元》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录阳义作:《统景温泉》
涌泉千年未曾凉,早有声名动八荒。
若使贵妃宜赴远,华清池水只栽秧。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往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拙作:《无客》之三
九巷三闾路人空,春宵不见酒旗红。
霓虹幻彩恍如昨,犹忆依窗杨柳风。
法五六七
法五: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对比。
例:《汉州纪梦》
照壁孤檠不自聊,隔牕寒雨打红蕉。
惊回一枕乡园梦,身在西川金雁桥。
拙作:《离别》之一
妇唱夫依岁月稠,娇儿膝下乐悠悠
征妻一別自兹去,泪雨顿飞*鹤楼。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加以作者的评论,多用“好是、分明、好到”等词。
例:《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拙作:《崇龛菜花》
菜花不与四时同,老祖陈抟卧日东。
好是荆天寒雨后,香车十里斗春风。
法七:前二句直切主题,或写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第四句则必由写实返虚,渔洋绝句法的“神韵”所在,以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例:《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叶雁声多。
拙作:《李山行》
红棠白李一山开,蝶舞蜂飞入梦来。
愿驾祥云一筋斗,老孙伴我坐瀛台。
以上七法,重点在第三句。
法八九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第三句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第四句作呼应。
例:《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
传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拙作:《无客》之四
灯前月下舞蹁跹,柳巷花街听管弦。
皓月而今照清野,经宵不见夜游船。
法九:第四句作追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例:《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拙作:《离別》之二
淡云疏雨看龟山,千里东征人未还。
此去惟怜雁飞远,可知何处是乡关。
法十至十二
法十:前三句皆写今事或眼前景,而第四句归结到自己身上,追忆往昔,但不从正面说出,从侧面描写,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不相同。
例:《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拙作:《忆》
小子溪东戏碧涟,幺姑长线放飞鸢。
牛儿还啃青青草,曾记河边拌斗船?
法十一:前三句皆是烘托,用来渲染气氛,第四句归结自身。
例:《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拙作:《天台山》
夕照苍山翠色葱,高登峭陡日融融。
何时再浴桃花雨,直上天台十二峰。
法十二: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不一定对仗,可以一二句对,可以三四句对,或者在句中自对(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例:《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拙作:《涪江夕照》
花开花落任由之,云起云收几何时。
朝絮一江流水韵,夕红两岸杏园诗。
以上五法重点在第四句。
以上介绍,可能不尽于此,但如果可以领会以上这些方法,便可以做到行云流水了。
作者简介
吴长龄,高级工程师,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书画院委员,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潼南区作协副主席、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往期回顾
十二花田
吴长龄
今朝听得欣园语,立雪程门尚可期十二花田‖吴长龄‖仰天一啸撼穹苍,朗朗乾坤自主张十二花田‖吴长龄‖今钟古吕真雄韵,定有巴音壮九寰十二花田‖吴长龄‖京畿十月正秋深,播报飞来字字金十二花田‖吴长龄‖但使文章可传世,吾邦十万是诗人
平台简介
顾问:刘*青埂深居*山如海
总编:北尘主编:吴长龄李明翔槿潼烟雨红尘阿信
法律顾问:丰学明编辑部:天涯凭栏独语疏狂且醉芥末煮雪茉轻颜清莲发如雪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