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希望,从事传统的单一农事活动收入有限,农民有心发展产业,还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出示范和带动,产业才能逐渐做大起来。
冯恩常是清水乡三家村村冯家营的村民小组长,今年57岁,是一名*员,带领群众发展生姜种植远近闻名,我趁着入户走访到他家拜访了他。一番畅谈之后,知其年轻时候经常在外面打工,曾在瑞丽市帮人种植生姜。作为一名*员,掌握了种姜技术,觉得效益不错,于是回家就想发展生姜种植业。年开始尝试种植,并想带领乡亲们发展增加收入。万事开头难,自己先种植了6、7亩做示范,投资2万多元,当年市场行情不错,每亩生姜产值达到2万多元。原先等待观望的群众,看到他种姜效益确实不错,于是主动和他商量计划来年一起种植。年,冯恩常带动了8户人家,种了多亩,他毫不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种植户,义务指导大家种植,这一年生姜市场价格不错,收购价到了元/吨,他还义务帮助联系收购销售,让尝到甜头的种植户乐不可支。这一年老冯自己种植了65亩姜,又响应村上的动员,种了50亩万寿菊,组织周边群众到自己种植的地里务工0多人次,付了10多万的工钱,让没有一起种植的周边群众也多了一份打工收入,加之种植户收成都不错,更加坚定了群众跟着冯恩常搞生姜种植的想法。
今年在冯恩常的带动下,生姜种植户达到了50多户,本村种植户有25户,带动3户低保户2户建档立卡户,种植面积达到10亩的有3、4户,其他村(社区)也发展了30多户。全乡种植面积已不低于亩,老冯预计产量会达到0吨以上,如果按去年的收购价,产值有多万元。冯恩常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低于1.5元/斤的收购价,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如果我们三家村或清水乡的种植户能成立生姜种植合作社或者是协会就好了!大家以户为单位种植,统一技术管理、对外销售,要是能对接到加工收购厂家,这样大家的收入还会更多,你们工作队在我们村,晓得的事情多,网络电商我们也不懂,要是能帮想想办法就好了!”
面对老冯的请求,我陷入了沉思,作为驻村工作队,肩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驻村工作队应该为老冯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做点什么,才不辜负群众的期盼和我们下派驻村工作之行。要想不虚此行,就只有帮助他们改变产业“小而散”和缺少利益联结机制和集体组织化程度的现状,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图文:清水乡三家村村驻村工作队
编辑:罗怡
审稿:徐丽尚中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