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之三远村,高作苦,李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远村

远村,陕西延川人,诗人,书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西安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出版《浮土与苍生》等6部诗集,《错误的房子》等2部散文集,《远村的诗书画》等5部诗书画集。近年来,写诗之余,专心于书画创作,书画作品被称为当代文人生活的诗性书写。现在陕西商南县马王沟村定点扶贫。

扶贫组诗

三个不速之客

年深日久的马王沟,在三省交界处歇着。

我的出现,有些缓慢,几小时的车程。

仿佛走了多年。

天色向晚,三个贫困户就围了过来。

用各自的方言说出内心的焦虑。

像三个不速之客。

来自不同的姓氏,三个男人,为一个满意的扶助

走到了一起。

他们坐在我对面的石凳上,说着往事。

多年前,他们的父辈把一家人救命的口粮

给了北上抗日的红*。

还把三个后生送给了队伍。

几十年过去了,音讯全无。

望着他们眼里的余光,我突然觉得马王沟的天空

美好而宽大。

三个男人的贫困,超出了我的想象

也可能还有太多的不堪,不愿向我提起。

马王沟的夜晚,繁星密布

三个男人,活在乡下,一些以前的乡事。

让他们壮怀激烈,又心事浩茫。

我的到来,轻微,缓慢,注定要跟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

结下善缘。

接受一次灵*的洗礼。

叫醒一个人的早上和下午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叫醒过一个人的

早上和下午。

叫醒过快速后退的村路两边的树木。

还把一片新增的庄稼地叫醒。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叫醒过秦岭山上的石头。

叫醒过一个夏天的慌。

叫醒过两个省份的玉米。

还把一个盆地,与另一个貌似盆地的

坚守与帮扶叫醒。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它过度的安稳。

叫醒过一个诗人多余的担心。

它不厌其烦地把一块荒地与农田叫醒。

把一个徒有其表的茶园

从南向北叫醒。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叫醒过两个姓氏的

左山和右水。

叫醒过杂草与猪栏。

还把一片阴凉里,东张西望的幸福叫醒。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叫醒过村委会的自来水。

还把省城来的驻村干部叫醒。

它来之不易的脱贫。

把殷实的粮仓与明天叫醒。

一些快乐的歌谣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不是我的故乡。

它是我诗歌的一部分。

只要我愿意,只要我站在村委会的院子里。

树上的飞鸟和草丛里的懒虫。

就会不停地

唱着一些快乐的歌谣。

早起的马王沟,听着歌谣下地劳动。

低保户的竹篓里,放着我省下的

一片温暖。

几个孩子考上大学的消息,惊动了天上的飞鸟

和坡下的庄稼。

还有村口的香樟树,也唱起了快乐之歌。

多么美妙的歌谣,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

一条村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带到

几户贫困的人家。

我看见孩子的家长,拿着通知书喜忧参半。

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

当我把众人的关爱交到孩子手上,整个马王沟的夏天

都唱起了幸福的歌谣。

我一个人爬上对面的高坡,凝视远方。

仿佛又回到了疼我爱我的故乡。

我只是一个过客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它藏匿在秦岭深处。

粗心的人不能看见。

满山的绿,多余的绿,不让一点土露出来。

一只鸟在绿上叫个不停,仿佛是埋怨我搅乱了它的宁静。

它的睡眠。

马王沟村的早上来得太迟,太迟了,我就有些急不可待。

山里的庄稼和杂草较着劲生长。

一个外乡人,沿着一条水泥路走出村口。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味。

让我一下就变小了,一下子回到一个久违的年代。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跟我只是打了个照面。

就让我放心不下,感慨系之。

回到西京城里,在二环边上的大楼里,我信手写下了

世界多么美好,我只是个写诗的过客。

还在路上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不是写在纸上。

就是悬在我的老花镜上。

催我把手头的文件放弃,把锅盖一样悬在头顶上的雾霾放弃。

一个叫马王沟的村子,青少*多的贫困。

无论如何,都难以接近它的真相。

一个外出务工的青年,回村当了村长。

他要把自己的家乡变个模样。

他还让驻村的小窦,给他求一幅我的书法。

他说要沾一点文气。

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不仅是马王沟的主心骨。

还是老远在商南的朋友。

正在施工的茶园和花椒基地,还不能把实惠

带给马王沟的父老乡亲。

马王沟的清晨,马王沟的夜晚,不是一个诗人的随意想象。

也不是一个商人的随意错过。

而是一个本地村官的青春与梦想。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高作苦

高作苦,开始习诗,曾用笔名高作余。广西玉林市签约文艺人才。诗文见于《十月》《作品》《滇池》《飞天》《诗刊》等,获中国当代诗歌奖、首届“浪漫海岸杯”国际华文爱情诗赛一等奖,入围海子诗歌奖和昌耀诗歌奖,上榜中国好诗榜。第四届鲁院西南班学员,受邀参加第16届国际诗人笔会。扶贫地点: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街道广恩村。

广恩村的鸟鸣(外三首)

广恩村的鸟鸣

大清早,广恩村的鸟鸣清澈、婉转

对村民毫无戒备。在这个贫困村里

鸟鸣如阳光、清风,都很富足

鸟鸣声声,翻开勤劳的一天

鸟鸣如泼墨,给乡村风景画起笔

它优雅的线条,划过热闹的菜市

杀鱼的、卖青菜的、梆梆作响的猪肉摊

制衣厂里,沉默的妇女抓紧赶活

麻雀不识字,无法知晓广恩村和镇忠村的区别

也许村子过去是沉睡的,今天却斗志昂扬

它有白天的沸腾,也会有夜晚的安谧

上天会保佑那些:熟睡安稳的人们

在梦中,开出璀灿的烟花

邓有文家的新房子

捣鼓了几个月,新房子终于拔地而起

占地平方,加上二楼,约平方

装修还未完备,但起码,可以遮风挡雨

对他们兄弟俩而言,已经是尽力而为

我心存愧疚,虽多方争取,未能

拿到危改补助,说是未达标准

但旧房子逢雨必漏,艰苦必有风雨加持

负重而行的人又能如何

为了三个读书的儿女,有温暖的小窝

为了未结婚的小弟,有可期的未来

一咬牙,东拼西凑

事可为,必尽力而为,人间事,多如此

驻村工作队员小古

她像一粒种子扎根泥土

从年到现在,枝繁叶茂

她像星星之火,点燃偏僻的乡村

一个年轻的扶贫干部,笑容可掬

筹资多万元,完成扶贫就业中心一期

“消费扶贫·爱心助农”、疫情摸排......

多少的事无巨细,需要耐心、精心、细心

春风化雨,滋润一方水土。她顺理成章

被评为“玉林市百优驻村工作队员”

有爱心方能行远,虚情假意之人

群众不欢迎。寸缕寸功,积弱为强

在桂东南大地上,有多少粒种子投撒

就有多少绿浪滔天,我们一定能笑到最后

稻香满怀

邓有文家有1.1亩水稻,符合产业奖补

我们去实地核查,他在前面领路

小路逶迤,杂树生花

满田稻香是最朴素的神

它在道路尽头,在感官的起点

腾起一双荡漾的翅膀

阳光挤压的稻田,滤掉水分若干

我仿佛从田埂旁牵起一位摔倒的少年

他面目清新,有着青草一般的忧愁

他消失在山脚的荆棘丛,又从三月春潮中

探出雷鸣般的幻想

田中劳作的身影,历久弥新

南风,带来稻香里最初的乡村

和最后的乡村。最好的乡村莫过于:

夕阳如处子,端茶执酒,饮下明月几许.....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李欣蔓

李欣蔓,原名李晓红,四川巴中人。诗作散见《诗刊》等国内外多家报刊。获《星星诗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大赛奖、获《延河》杂志诗歌榜最受读者欢迎奖、获首届绿风诗歌奖等。年受组织安排,协调四川巴中柳岗坪、园峰、白鹤咀、中坝等9个村的帮扶工作,诗集《裂变》入选年四川省作家协会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重点作品扶持选题。

裂变(节选)

空巢老人

土埂上,他们背靠背

像一个驼峰,接住落日

岁月的心肠硬起来

谁也扭不过来

他俩不停地嘟哝

互相嘲弄驼峰上的夏天

共同弓腰田间,割去缠腿的草

仿佛割掉全身的病痛

脸上青筋乱颤

夕阳被吆喝到头顶

他们手握竹竿,用力插进泥土

让南瓜秧像孩子拉着大人的手

慢慢地站起来

留守儿童

正在背唐诗的孩子

换牙漏风的小嘴

胆怯地喊着叔叔、阿姨

旁边那个孩子,呆呆地站着

小脸冻得葱绿,直立地长

暮色的凉气从脚踝爬到大腿

正赶着一头牛走来的孩子

一双大眼睛星星般望着我们

脸上和手上长满皮癣

这肮脏的赘生物令人心痛

寒风揪光树叶

什么东西跑进我们的眼里

刹那间涌出的一片海洋

浸透三本作业

村民杨文生

客厅里的投影是生活的化身

笑脸上的皱纹像地里长满的草

一生都在脱离贫困

发改干部送来电视机、洗衣机

棉被、过年穿的新衣……

园子里家禽小项目不停地长

他卷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的梦

开始发亮

摄像头对准他喝酒的背影

几个治安人员在房前屋后盯梢

路灯照亮他家的院子

无线网接通*策

腐烂的梁桩,黑瓦上不见的炊烟

一夜之间旧房变新颜

想不到花甲之年还能住上小楼

他越活骨头越硬朗

按一下遥控器

喜欢看中央台大人物的脸

再按一下遥控器

忽然轰隆的火车开进村庄

车头开出去了

车尾还没开进来

村文书

高一脚低一脚

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着

柳岗坪村的山坪塘改造

小粮仓的建设……

按照村委会的意愿,提着金点子

鼓起勇气,写出建造村小学的计划

合同草拟和处理得风声水起

汗珠从胸前滚落

黑夜与白昼装满的文字压弯了一条扁担

清贫的日子,被他写得快乐与温馨

满纸的汉字睁着眼睛

上坡路垫高了他的另一支腿

内心的时钟警醒日出月落

常常与他在柳岗村的深夜狂奔

1.59米的身高“海拔”加速度

追赶一个改革的时代

信号

遥远的事物越看越清晰

从前,以学校的钟声为信号

她爬坡上坎,给丈夫送饭

遇到刮风下雨,开山放跑

丈夫冷,得了难以治愈的慢性胃炎

现在食堂建在工地

十二点正,广播准时响起

工地上笑声朗朗

他背对大风,喝一口热汤

手握方向盘,眼睛朝上看

吊起一块巨大的石头

与命运反向而行

养兔女工

她喊上两嗓子

声音就像在风中抛出的一道金光

兔子们乱动的双脚刹那间停住

她拈一撮萝卜叶子,洒向兔笼

它们的嘴巴不停地觅食

仿佛遗憾眼睛长错了位置

兔子沉甸甸的

兔笼摇晃

她把一只兔子抱在怀里

心里像准心的秤

伸出手指,掐算

一变二,二变百,百变万……

年收入数字,呈现上升的裂变

可以掐断穷根

阳光走来走去,她内心惊讶

蹲在笼子里的肉兔

眼睛透明的发红

脸上竟与自己一样

荡漾春光

与中营村一位乳腺癌患者交谈

她凝视我,片刻

嘴里发出热烈的问候语

开始谈自己痛苦的往事

污迹的病历溅满农历的泥泞

村庄的人们在徒劳的奔波

谈到被治愈的时间

谈到被春风吹绿了田野

谈着谈着,下起雨

她干枯的躯干拥挤着皱褶的皮

生命的洪水开始退去

每天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

从肚子里发出

医生下了三次病危通知

家里渗透葬礼的悲哀

一阵流星划过,想回家的她

被护士按住身体,挂上吊针

暗淡的天空,她却一头撞到光明

满身的创伤被雨水浸泡

伸出去的手握不住生命

心悬着,针药杀死病菌

又酸又甜的生命气息

扑面而来

女书记与万寿菊

无数细碎的小嘴吐出苦味

在风中一开一合

化邻里之痒,活四方之脉

宛如她口中悬着的南江河

装满青山、云影、雨水的恩泽

飞鸟各鸣其声

万寿菊像淘气的小姑娘

潮湿的孩子找到了适合的空气

躲猫猫一样藏在她身后

每一朵花瓣的心跳应和着她的心跳

成为大地上的一团火苗

月亮一头闯进云里

万寿菊瞬间打开了所有的翅膀

胸有成竹的宏图

呈现出神的矜持和冷静

订单手忙脚乱

打包的村民一丝不苟

发货单按部就班

万寿菊要到哪儿

村民留下的汗珠

闪耀出万寿菊一样的光泽

篱笆小院

比篱笆里的桃花早一些

牛娃随父亲去了海南

爷爷的影子放在相框里沉默

细细的横梁长满青苔

檐下,蛛网缠住生锈的镰刀

风车倒在墙角被杂草簇拥

院子越来越空

一群鸡狗从门前溜走

只有那颗棵倔强的老桉树

斜出天边

阳光照着低矮的房屋

有人离开,有人来临

院子被一位画家租赁

绿树掩隐,蝉声鼎沸

围墙上山水起伏

大门上红纸黑字

上联是:荒芜之地

下联是:世外桃源

巴山新居

像一阵狂风

建筑队砍伐荒山野岭,推倒危房

中坝村委会向南边聚居点平移

乡亲们一梦醒来

毛草屋成为古迹,土坯房长出的旧事

难觅踪影

砖瓦楼房一层层往山上爬

屋顶的瓦飘出炊烟

正画着一幅新年的图画

来自扶贫第一线的诗篇·周孟杰

周孟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三届高研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中诗网首批签约作家。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歌,出版诗集五部,曾获第二届金迪诗歌奖,中国公安年度诗人奖等三十多个奖项。山东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主任科员,大队长。现为区委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扶贫记

盲人贫困户王海扳着手指

王海家白屋墙上的,扶贫登记表条目清晰

来帮扶的人除了字迹

音容笑貌也在上面

王海说,他记得每个帮扶干部

李干部送来过三次米油

王干部送来过儿子的衣物

张干部年纪大,他来统计过房屋破损

孙干部是小伙子,带志愿者清理过卫生

民*局送来沙发,床;街道送来电视,风扇

村委送来合作社的钱

第一书记送来的方便面还没吃完

按摩手艺精湛的王海

手把手细数

他扳着手指

关节粗大的手掌那么张着

像上面有许多面孔,他用盲眼

在一一确认

王海的问题

王海家大门口,月季开成一道花门

失明的他,每次进出

都不自觉低一下头

他说自己是一辆不亮灯的车

他照不见花朵,但不能把花撞了

作为贫困户,我去过他家多次

他同样目障的妻子热情、大嗓门,满脸笑

一对活泼儿子是满院最亮的光

王海摸索着给我沏茶,搬凳

他动作娴熟,准确

我真切感到

有妻子和儿子在他身后

他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贫困户的耳朵

贫困户徐海勤年岁已高

孤身的他独自过活

志愿者为他整理房子

未洗的碗洗了,黝黑的锅磨亮了

不见底色的桌抹了,满是雪花的电视调出了人

儿子,妻子相继离世后

这个死去一半的人

就活得没了念想

他说若不是为了孙女

他早走了

他一只耳朵聋得厉害

他总侧着头

一只听力尚存的耳朵

只为不错过孙女远远喊爷爷

孤儿王洪洁签下名字

我让孤儿王洪洁在年度收入卡上

签上名字

十岁的女孩,从里屋跑出来

捏着细笔头

在硕大纸上签上一丛小草样的名字

教育助学金收到

伙食费收到

作业费,学生装费收到

贫困户救济金收到

几组精确的数字旁边

那丛小草

站得很稳

台风之后

台风后,我帮房屋受损的王东帅家

申请到房屋维修金

脑子有问题的中年汉子,竟第一次含混不清地说谢谢

他的母亲,一棵嶙峋的枯树

在院里颤抖着

明天就让人给他修房子

要把西屋拆掉

重新翻盖,把老屋四墙抹水泥

还有两个窗要换

维修的钱还差二千

我把第一书记补助拿出来

争取把窗修得

又大又亮

爱笑的白兰芳

79岁老退伍女*人白兰芳

向我讲起身世时

羞涩得成一个少女

大雨穿不透七十年前的夜,只有闪电让黑倾斜

她的九岁,十六岁,十八岁那些花苞

曾在命里浮动又好看

她的命运一再弯曲

身体的河流被父母早亡、征战、跋涉、负伤

婚变、再嫁、病儿一一填平

流水过于苍老

现在,她只浮动白发、皱纹、微笑

春节,我给她送棉衣时

她欢喜成一个孩童

村中月

村庄月亮喝着云彩里的水,又圆又大

这两夜,昏*的月一直在喝

肚皮大了,在树上挂也挂不住

夜访贫困户回来

我用手机拍月亮

它变成一个白斑不让捉

天空的海太深,像村里的夜

月光洒下,西家东家

前街后街它都去

贫困户,富裕户它都落

像一个尽责的扶贫干部

扭伤脚踝也在坚持

深一脚浅一脚

走遍乡下

盲人的记忆

他与我握手的力量很大

他按摩为生,要靠这把力气

盲人王海见过我一次

严格说是听过我一次

凭声音,他能准确认出我

我告诉他的,上个月写在帮扶卡上的话

他复述得一字不差

院里的世界

王海家院落大,堆放着乱木,杂草

不烧也不扔

村里安上天然气,木柴早已没用

我要帮他清理

他爱笑的盲妻说

当初院子大,他俩的心里害怕空着

柴草拾进来,就踏实

等有了俩儿子,院里的柴草

早就忘光了

春天让陈旧的事物鼓足勇气

陈皮在杯里上下跌宕

老于十年的陈物,只有沸水能把它唤醒

一整天了,它还在上下起伏

香气释放殆尽

我望着阴雨里的村庄

被泡在复苏的泥土里

春天能让陈旧的事物鼓足勇气

它在努力蜕掉灰暗的外壳

我一次次在小村街道上

从东头望到西头,从西面看到东面

想用朝霞映亮它

用蓬勃的花开

对它大喊一声

只有春天让我鼓足勇气

用乡下喇叭花的口型

把一个扶贫干部的心思

传达得具体且生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