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人候选年浙江科技大奖附介绍 [复制链接]

1#
年12月11日,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受理情况,其中提名邓洪贵、龚晓南院士、谢恬为浙江科技大奖。年4月12日,浙江省公布了年度继续提名的浙江科技大奖候选者名单,分别为潘云鹤院士和李校堃院士。候选者介绍如下:

年4月提名专家介绍

潘云鹤院士

李校堃院士

年12月提名专家介绍邓洪贵--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创新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曾就职于通用电气(中国)、上海宝钢及上海恩捷,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电池原材料、工艺、设备的工艺技术研发与应用。多次参与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等,拥有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低水分涂布膜的开发、涂布浆料线的设计及涂布作业自动化改造、超薄耐高温涂布膜的开发、耐高温浆料开发等。参与主持的项目曾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对照浙江省科技大奖的授奖条件,

提名该同志为年浙江省科技大奖(个人)。

龚晓南--浙江大学

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创建复合地基理论,研发系列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基坑工程系列创新技术,是我国地基处理领域被高度认同的学术带头人,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成就如下:1创建复合地基理论,推动形成复合地基技术工程应用体系,促使我国复合地基理论和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领衔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系列地基处理新技术,对地基处理领域科技进步贡献卓著,主持完成了十几个省市的交通、建筑、机场、围海工程等软土地基处理咨询与设计,多项重大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成为行业范例。开展基坑工程系列创新技术研究,主持杭州大剧院等数十项深、大基坑工程设计,促进基坑围护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潜心岩土工程教育,重视岩土工程学科建设,重视发展岩土工程新技术,重视教书育人,勤奋耕耘,为岩土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领衔的《"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贯通融合"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0多年来,已发表刊物论文多篇,出版著作、教材和工程手册40余部,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国家、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培养硕博士余名,博士后21名,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公示无异议,浙江大学同意提名龚晓南申报浙江省科技大奖。

谢恬--杭州师范大学

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现代中药学、脂质体纳米药物、绿色化学等科教研近40年,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一是研发成功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榄香烯脂质体靶向纳米制剂抗癌新药,榄香烯乳注射液及榄香烯口服乳,循证医学评价对肺癌、肝癌、脑胶质瘤等安全有效,开创了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治疗癌症的先河,全球率先实现脂质体纳米制剂产业化。二是发明了降膜式分子蒸馏精制技术及酶法绿色先进技术等用于中药天然药的绿色生产,如将脂肪酶应用于叶*素绿色生产,标准被美国药典收录,解决传统方法提取分离中药天然药活性成分高能耗、高污染、纯度不高等难题。三是创建了濒危珍稀中药铁皮石斛、霍山石斛人工繁育技术及生态栽培体系,为解决濒危珍稀中药资源枯竭,中医临床无药可用的难题创出了新路。上述成果转化后近三年新增销售额多亿元,并帮助2万多户少数民族及山区农民种植温郁金、铁皮石斛、万寿菊等脱贫致富。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二十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培养研究生多位,包括3位国家优青。获中国、欧美发明专利40多项,研发新药十多个。在SciTranslMed,CellMatter,ACSNano,《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杭州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特此提名谢恬申报科技大奖。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浙江科技,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核心推荐

科奖在线是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人才荣誉为核心内容建立的,兼顾科技教育学术产业最新动态,为科研人员搭建一体化的资讯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